国内车市降价潮满月:两败俱伤(图)

【看中国2023年4月7日讯】一个月前,东风汽车在湖北省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车市降价潮,随着价格战的迅速蔓延,超40个汽车品牌高调参战,“跳楼价”、“汽车买一送一”等“高招”频出。一个月后,这场混战的硝烟依旧未能完全散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3月份新车交易量、成交价双双下滑。有交易平台表示,3月成交量甚至下跌20%。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价格战的杀伤范围并不局限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也同样遭波及,新车降价被大肆宣传不仅拉低了二手车成交价,更是打击到了“次新车”和“准新车”的销路。

3月汽车成交率依旧下降

对于3月的价格战,机构不乏乐观的看法。多家证券机构都在研报中分析,降价潮有望提振3月份销量、修复行情等,然而真实的销量数据并不像机构所预判的那样乐观。

从行业角度来看,即便是在行业整体降价的情况下,3月汽车成交率依旧呈下降趋势。有媒体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在近日的经销商调研中,有多达51%的经销商表示3月份成交率“下降”,36.5%的经销商认为成交率“基本持平”,仅有12.5的经销商表示成交率“增长”。

同时,在价格战的背景之下,成交价格下滑已经毋庸置疑。上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研显示,有80.5%的经销商表示3月份汽车成交价格为“降价”,而表示“涨价”的仅有2%。

从成交端来看,成交数据也有明显下滑。纽交所上市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灿谷集团副总裁谷敏表示,因为3月部分品牌陆续大幅降价,终端消费者购车的“观望情绪”浓厚,消费者也开始了“买涨不买跌”,3月“灿谷好车”交易平台上车商成交量相比2月下滑约20%。

此外,谷敏介绍,交易平台成交价格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波动,以中低端车型为例,成交价格约下降2%-3%,“总体来说,降价潮对成交端的影响尤为显著。”

对于本次混乱的价格大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公布的汽车排放国六B标准即将正式实施,谷敏说,“各大品牌主机厂迫于自身的整车库存和零部件库存压力,需要在6月30日前完成零部件库存及整车库存消化,不得不采取激进的降价策略,短期内加快消化库存。而部分品牌的后续跟进,则是因为消费者对于车市整体的观望情绪短期内影响了销量,被迫跟进降价。”

然而,在采用激进手段清库之后,库存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是衡量库存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库存滞留资金/流通资金,以50%作为荣枯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4月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62.4%,较2月提升4.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即库存滞留资金已经大于流通资金,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认为,3月份终端车价波动较大,虽然门店客流在提升,但是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订单和成交率双双下降,经销商盈利同样下滑。

价格战影响或将持续两个月

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在内的行业协会都发声表达了价格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理性回归,号召关注产业的健康发展。

谷敏认为,大规模的降价潮对于整体行业和车市的影响都是相对负面的,“作为在汽车行业有20年经验的从业人员,我感知到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相当严重。绝大部分的新势力车企,自身的经营当前均无法实现盈利,无论利润还是现金流均为负;反观传统车企,也从过去的高速发展期进入了可以说是艰难时刻,利润大幅下滑,甚至部分长期盈利的传统车企均出现了亏损;原先享受了汽车行业发展红利的品牌销售渠道,也因经历疫情三年而亏损,整个汽车行业的经营现状,可以说迈进了相对艰难期。”

就车市上浓烈的观望情绪,谷敏判断,价格战不仅造成了消费者当下的观望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令消费者对车市产生了误解。

他解释说,“消费者对于汽车行业企业的经营现状并不了解,绝大部分消费者可能认为,汽车行业中无论车企还是渠道,均利润丰厚。经历了此番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潮,本人认为,更会加深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一些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但是这种影响,随着更多车企和地方政府的理性对待,消费者会慢慢回归理性判断。个人认为影响的周期不会太长,但也将持续两个月左右,期待车市秩序早日回归理性。”谷敏补充道。

经销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市场的感知更为敏锐,对于接下来的销量走势,经销商端也难言乐观。4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樊宇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形势分析会上介绍,对于4月份需求状况,经销商普遍认为仍将进一步下降;而对于今年整个第二季度,多数经销商抱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压力仍旧比较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