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外劳还是大换血?市民:官员用不用从大陆输入?(图)


香港政府拟从大陆输入外劳,市民质问:官员和议员用不用也从大陆输入?图为香港特首李家超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七一期间出席回归活动。(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4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随着疫情后社会复常,输入外地劳工(外劳)成为香港一个热门话题。从医护业、零售业、饮食业、建造业,再到运输业,各行业都面临青黄不接、招聘困难和人手不足的情况,似乎从大陆引入更多廉价劳工成为必然。不过有市民认为,中共伺机在大换血,一方面政府每月资助过万港元鼓励香港年轻人去大湾区工作,另一方面再以大陆廉价劳工充斥本港市场,最终受益的是企业老板。还有市民质问:官员和议员缺不缺?用不用从大陆输入?

港府引入大湾区医护 到公立医院工作

最先引入外劳的是医护界。2020年7月《国安法》实施后,在移民潮的冲击下,香港医护离职人数有上升趋势。3个月中,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最近3年合共流失逾1,247名全职医生,只有191人为退休。

有现职医护指出,由于近3年期间医护人手流失率高,大多前线员工年资只有3年,难以维持高质素的护理及诊断。

上个月,医院管理局通过“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在大湾区招募了9名医生及70名护士,计划本月进入公立医院工作,据指部分护士年资超过20年,平均年资超过8年。

不过香港学者、时评人钟剑华认为,港府从大湾区引入医护来港工作,打开了引入外劳的“缺口”,相信日后会扩大至多个专业,甚至带来质素问题。

85%受访零售业公司表示长期人手短缺

4月3日,香港批发及零售界议员邵家辉今发表《批发及零售业人手短缺及输入劳工》问卷调查。该项调查访问了800家批发零售商,涵盖10位以下的中小企和过百位以上的大企业,结果显示有近85%受访公司表示长期人手短缺、招聘困难,当中逾65%的公司指缺乏20%或以下人手;22.2%公司更短缺20%至30%。

对于是否支持输入外劳,逾91%的受访商户表示支持,逾半数公司认为外劳比例应低于本地劳工;约45%则认为应与本地相等;而接近一半受访商户认为外劳可在港工作2年;逾35%认为最多3年。

邵家辉建议政府推出“输入大湾区人力计划”,容许获批工作签证来港的大湾区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及大湾区居住地。

张宇人:饮食业空缺达到4万个

不仅零售业要求输入外劳,饮食业也表达同样呼声。3月29日,身兼行会成员的饮食界、自由党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表示,指饮食业同样面对人手短缺,恢复通关后更加严重,希望可以输入劳工。

他估计,饮食界空缺达到4万个,建议可以聘请大湾区员工,让他们即日往返香港和内地,以提升岗位吸引力。

4月3日,张宇人再就此议题发声,表示饮食业界需要输入至少2,000名外劳以缓解目前业界的压力。

以特别计划输入数千名建造业外劳

3月底有消息指,政府打算准许建造业以特别计划输入数千名外劳,毋须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回应指,相关政策局推出有关特别计划,会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

翻查资料,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去年12月获行政会议批准推行,业界在同一时间可输入最多7,000名护理员,成功输入护理员的院舍营办人须缴付“雇员再培训征款” ,缴付方式和现时“补充劳工计划”相同。

孙玉菡表示,会设一个限额,现时最高限额是7,000名外劳,其中4,000名是现有的,额外增加多3,000名,灵活处理。政府会用这一方法应对建造业和运输业输入外劳的措施,不过具体办法还要留待各政策局提出。

基层从业者反对外劳

面对部分行业人手紧张,基层从业者却一致反对扩大输入外劳来补充劳动力。很多业内人士均表示,只要提高薪酬待遇,就可以吸引更多本地人入行,相信招聘并非难事。如果输入外来廉价劳工,反而压低本地人工资, 得益者只有商家。

中港两地人口大换血?

不少香港市民质疑政府一方面输入外劳将延伸至各行各业,不但令本地工人饭碗不保,另一方面又鼓励香港年轻人去大湾区就业,是否在暗中为中港两地人口大换血?

翻查资料,香港政府早在于2021年就已经试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工作。计划称,任何在2021~2023年于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完成学士学位或以上课程,并可合法在港受雇工作的香港居民皆可参加。而参与计划的企业须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于月薪18,000港元聘请目标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特区政府会按聘用人数,向企业发放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不少市民表示,如果政府肯向本地人手短缺的行业发放津贴,绝对可以缓解人手不足问题。

还有市民质问:其实官员和议员缺不缺?用不用都从大陆输入?如果这样,就可以为财政储备节省一大笔开销。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