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赴中背后藏大棋?两岸民众意外取得一“共识”(视频/图)
近日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赴中展开所谓祭祖行,引发外界关注。(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3年4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黎紫曦综合报导)近日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抵达纽约展开过境外交之旅之际,前总统马英九也赴中展开所谓祭祖行,外界质疑“双英”隔海相对难道是巧合?背后是否另有玄机。值得一提的是,蔡英文访美受到台湾侨胞欢迎,而马英九赴中,不禁遭到官方冷落、央视“和谐”,更引发不小民怨。
马英九技巧提中华民国 央视删光光
据中共官媒央视报导,3月28日率团在南京参访中山陵,并由司仪宣读颂赞孙中山丰功伟绩与高风亮节的祭文。不过,对于祭文中提到国父“力抗列强,创建民国”,央视的影音与文字报导全都不表。
此外,马英九还在中山陵祭堂耳房题8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并以他的大名及“公元和民国纪元”落款。但央视画面中,仅留下题字和他的姓名,手书的公元和民国纪元则被裁掉,即使马英九书写“百十二.三.廿八”未注明民国字样,也不能幸免。
随后他前往孙中山纪念馆发表公开致词,再次技巧提及“民国112年3月28日马英九前总统”,并说国父孙中山先生“终结中国四千多年的君主专政,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到今天已经112年”,以及“民国14年(1925年)3月12日国父逝世”。
对此,央视报导同样“和谐”相关内容,只引述他公开致词的未提及民国与中华民国的段落,例如:“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深盼两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
蔡英文访美马英九赴中 双英背后藏大棋?
外界留意到,马英九赴中期间,正值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抵达纽约之际,因此“双英”是否在跨海对决,不禁引人关注。
资深媒体人、自媒体《世界的十字路口》主持人唐浩就指出,蔡英文访美与马英九访中隔海相对并非巧合,这背后存在三大较量。分别是:美国与中共的较量;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较量;国际秩序与价值观的较量。
有关美国与中共的较量,唐浩指出蔡英文很早就确定这场卸任前的“毕业外交之旅”,而马英九跟中方沟通后,安排了这场所谓祭祖之旅,“目的就是要跟美方、跟蔡英文打对台,要冲淡蔡英文访美的国际声量,同时跟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继续叫板。”但值得一提的却是,据指原本传出中共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亲信丁薛祥为马英九接机,但最后丁薛祥却未到,且接机场面非常冷清,连给马英九一条红地毯都没有。这不但与2005年连战访中待遇相差甚远,甚至还被外界解读是中共刻意的羞辱。
至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较量,唐浩指出马英九访中,不但民进党反对,连国民党也反对,因为国民党担心前主席马英九跟中共互动太过亲密,会让他的“急统形象”拖累明年的总统和立委选情。且马英九过去经常以“蒋经国传人”自居,因此这次外界都在关注,马英九敢不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喊出“中华民国”、捍卫中华民国的存在。结果,尽管马英九技巧提到“中华民国”、“前总统”以及“民国112年”,却难抵中共封杀。
“大家都知道,现在国际社会是以‘美中对抗’为轴心在运转,美国和欧洲、澳洲、日本、韩国等等的盟友,现在紧密合作,要联手包围中共、制裁俄罗斯、保卫台海和平。而中共也跟俄罗斯、伊朗、朝鲜这几个流氓兄弟组成了非正式的国际团伙,要一起挑战美国组建的包围圈,要改写现行的国际秩序。”所以此时马英九跟谁站在一起?台湾各政党又跟谁站在一起?格外引发关注。唐浩说,“简单说,这场‘双英跨海对决’,背后不但牵扯国际秩序和价值观的较量,同时也是一场在‘世界之友’与‘世界公敌’之间的选择较量。”
中国民众呛:马英九有什么了不起 他对和平没贡献
虽然马英九赴中、蔡英文访美,双方各有目的,但马英九此行可谓费力不讨喜。
近日有多段视频显示,马英九3月28日拜谒南京中山陵期间,当地公安进行管制,导致许多原欲参访的中国民众被挡在外头,引发民众不满。
有中国民众当场大喊,“马英九有什么了不起,总统有什么了不起,而且他对和平没有贡献”、“我实事求是讲话”。公安见状上前试图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带走这位民众,但这位对马英九呛声的男子反要公安把身分证件拿出来。
该男子还说,“我讲得是符合宪法的话,不是强词夺理的”,他并转向周遭民众喊话,“我讲得对不对同志们”,周遭民众则回答“对”。
相关视频传出后,有网友感慨说,“马英九是怎么搞到两岸屁民都讨厌他的,虽然可能不全是他的主动选择。”、“看来海峡两岸民众取得一个‘马英九很讨厌’的初步共识”、“马英九是国民党的耻辱!过去没戏今天没戏永远没戏!”
也有网友指出,“这个视频最精髓的部分是背景音,老百姓无意之中说出了一些心声,‘不让老百姓讲话’,‘说两句话就翻脸’,‘你别说话快闭嘴’,‘我为什么要闭嘴’等等,太经典了。”、“我可以在白宫门口骂美国总统,我也可以在天门口前骂美国总统,‘你好,现在以扰乱公共秩序口头传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