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件称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图片来源:网路截图)
【看中国2023年3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木子综合报导)近日,海南省发布一份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文件称,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该政策引发网民热议,有网民直言,“说明各地缺钱厉害”。
海南、内蒙古对涉案民营企业家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
据海南省政府官网,3月25日海南省发布《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要求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
该文件称,海南省将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行动,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据是为了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文件还提到,要全面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支持民营企业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自由贸易港尊重民营企业的社会氛围,健全解决实际问题的沟通协商机制,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等。
类似海南上述的政策内蒙古早有。据澎湃新闻28日报导,海南省并非是首个出台“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措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2022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等。
引发社会大反响后陆媒急于解释 网民回怼“出来粉饰”
海南省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不少网民质疑是“行政干预司法”,是“法外开恩”,甚至是放纵企业家犯罪。
对此,澎湃新闻28日再发文解释,“对涉案民营企业家‘能不捕的不捕’,不是你理解的那样”,并称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读”,这一政策并不是海南首创,而是司法系统(主要是检察系统)近年来提出的明确司法政策。
文章称,早在2019年,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多个场合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时,综合运用好刑事司法政策,能不捕的就不捕,能不诉的就不诉,能判缓刑的就提出缓刑的量刑建议。”之后,检察系统一直贯彻这一司法政策。
文章提出,倡导“能不捕的就不捕”,并不是一味地从宽,倘若有民营企业家的行为超出法律底线、逃避惩罚而隐匿证据等等,那么该捕的还是要捕,该诉的还是要诉。
对于澎湃新闻的解释文,网易网民评论道,“一个指令还需要后期找补来解释的时候,本身已经说明有问题了。要么是确实有问题自己给圆一下要么是已经失去信任基础了”“按照历史经验,一般来说越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就是你理解的那样”“‘能不捕的不捕’,有点吓人!”
有网民嘲讽,“我家养了好多只鸡,他们每天都会跑出去吃别人的庄稼,既然犯的不是什么大错,那就不去惩罚它了,毕竟它下的蛋是属于我的。”“出来粉饰,既然意思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为什么不用大家能看懂、不会理解偏的语言来表述意思”。
有网民质问,“那普通人是不是能不捕的也不捕呢?”“能不捕就不补会不会演变成想捕就捕、不想捕就不捕,进而滋生灰色地带呢?”“跑业务的请客户找几个‘三陪’算不算‘经营’?想挑你毛病你能分得清?”
有网民直言,“读懂新闻背后的信息,说明各地缺钱厉害,为了搞钱你懂的”“只要你是企业主创收创税解决就业这多少有些法外开恩这是事实!”“有钱就是真理”“放弃幻想套现走人”“意思就是欠钱不用还了”“能不捕的不捕,没收财产就好”。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