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之美——勾心斗角(图)
古建筑中层层叠叠的“勾心斗角”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灵动的韵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勾心斗角”是很常见的一个成语,原为“钩心斗角”,用来形容宫室建筑内外结构的精巧严整。后来“钩心斗角”演变成“勾心斗角”,含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后人在口语与文章中当成贬义词来运用,用以比喻诗文的布局结构精心巧制、争奇斗胜,或用来比喻竞斗心机、刻意经营,而形容建筑结构精巧的原意却渐渐的被大家给淡忘了。
成语“勾心斗角”的由来
“勾心斗角”本是褒义词,语出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里说的“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宫室的檐角,其意原是赞叹阿房宫的的巍峨壮丽和雄大气派。
古代的建筑师为了使宫室檐角内那根伸出最远、头上雕有龙头的木头,能承受住整个飞檐,便在另一头采用榫卯结构来勾住屋心,而其他横行,与其相扣的短木头则统称为斗角。
就这样,不用铁钉,不用粘胶,仅凭着传统的榫卯结构技术,便巧妙地把许多木头组合成一个向上翘起、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飞檐三角——斗拱。之后,“勾心斗角”便用来指建筑师为支撑重量和建筑美观所创造出的这种斗拱建筑结构。
藏于梁上的“勾心斗角”
许多人对“斗拱”或许不太熟悉,但是由它托起的飞檐廊阁,大家应该见过。层层叠叠、造型各异的“斗拱”不仅美观,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斗拱”是由许多的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拼合而成的构件,常用在屋檐下与梁枋之间。斗拱的功用在于随上部支承的屋檐,将其重量转移到柱子上,由于斗拱有逐层挑出支承重量的作用,就可使屋檐出挑很多。除了具有荷重的重要作用之外,它还能减少雨水对屋身、墙面,与门窗、立柱的侵蚀。
“斗拱”的制作和安装非常费时,通常仅在宫殿、坛庙、园林、石窟等重要场所使用。一般的建筑通常采用撑栱的做法,也就是使用一根木材,上端支托在屋顶出檐的檐檩下,下端支撑在立柱上的简易做法。
古建筑中层层叠叠的“勾心斗角”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灵动的韵味,可说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这种结构精巧严整的建筑形式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不得不佩服古代先人博大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