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已经产生共振,影响经济与国力。(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称人口红利没有消失,并要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实际上,中国的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已经产生共振,影响经济与国力。
3月14日,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援引官方专家的话说,中国正计划逐步和分阶段提高退休年龄,以应对人口迅速老龄化。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官方正着眼于一条“循序渐进、灵活差异化的提高退休年龄的道路”。这意味着最初将推迟几个月,随后将逐渐增加退休年龄。
《环球时报》报道称,年轻人可能要多工作几年,但会有很长的适应和过渡期。“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选择何时退休。”
中国官方尚未正式宣布改变退休政策,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3月13日,中国新任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称,“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李强还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在适当时候推出。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悉尼大学的李薇博士对李强的言论并不感到乐观,她指出,人口减少,甚至指数级的减少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文章《中共想延缓各种危机爆发 但对一个危机没招儿》指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经济研究和经济政策制订的最根本依据,数据失真让经济学界无据可循,也令经济政策的制订进退失据。人口危机早已经爆发,中共无力应对。
在经济学上,人口红利是指因为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导致的经济成长效应。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2013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中国人口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共政府于1980年至2015年实施限制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而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产生共振,养老金预算的压力正在升级,这使决策者更加迫切地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8亿增加到4亿以上。这相当于英国和美国目前的总人口。
预期寿命已从1960年的约44岁增加到2021年的78岁,高于美国,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80岁。
目前,每名退休人员由五名在职职工供养。该比率是十年前的一半,并在2030年趋向于4比1,在2050年趋向于2比1。
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表示,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依赖于不断减少的活跃劳动力来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这种制度是不可持续的,需要进行改革。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31个省级辖区中有11个存在养老金预算赤字。中国科学院此前发布报告,预计到2035年,养老金体系将用尽资金。
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2月25日在《财经》杂志主办的“第5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太好。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周小川认为,虽有一定的空间,但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这涉及到人们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企业也会在用工成本上有所考虑。
周小川强调,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要注意治本,至少治标治本相结合;养老金的研究任务和挑战巨大。中国人口多、有着几乎是世界上最突出的老龄化趋势,再加上转轨,养老金缺口更大一些;中国的养老金预筹资金方面,国际上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占GDP的50%-100%,有的国家占比超过100%,中国这个比例较低,约在10%以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