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2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超预期,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12.6%,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然而内需不振、消费低迷,官方希望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
中国央行网站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M2余额273.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6%。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9%。当月净投放现金99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月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滑,尤其是“清零”防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冲击,导致民众更偏爱存钱,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低于买入时的净值),民众存款意愿上升和投资意愿下降。另外,民众购房意愿减少。随着房地产萎缩,因购房减少产生的资金也很难再回流至房地产市场。
近期,“超额储蓄”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民众的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二是居民部门调整资产配置后的“存款回流”,购房减少、理财产品赎回等导致其它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下降,银行存款占比上升。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指出,M2是包含存款数据的,所以M2增速高的一个原因是存款增加了。房地产方面主要体现在信心不足,包括开发商和民众在内,对于楼市未来走向的预期仍未体现出来。居民存款增加,消费仍没有起色。内需不振,外需减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出现金融空转现象,流动性在金融系统内而没有到实体经济当中。中国内需不振,会影响到外贸进口,中国各港口空集装箱堆积的情况印证了这一点,中国放开封控之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暂未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市场观察人士警告说,存款增长是由于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而到银行存款,而且许多此类存款都是长期的定期存款。
“中国家庭存款的增加不太可能完全传导至私人消费领域,”澳新银行的经济学家写道。
对此,北京当局多次表态要提振内需,促进民众消费。
中国官媒《证券时报》就称,“居民存款数据增加有利有弊。对个人而言,可以抵御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但因为货币只有在市场中有效流通才能更好带动经济增长,存在银行只会造成货币挤压。”
官媒强调,“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目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
许多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主张,中国应该重新平衡发展模式,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并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投资现在产生的债务多于增长。
但是,据英国路透社2月3日独家报道,三位接近政策制定层的知情人士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计划今年加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但可能不会在直接消费者补贴上大举支出,而是主要将注意力放在投资上。
知情人士说,预计中国将更严格地坚持其熟悉的政策剧本,即支持关键行业和大举投资基础设施,以刺激经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