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个底线难守住(图)
2月13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2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2月13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不过,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表态来看,这两个底线恐怕是守不住了。
为了对外界表示对农业的重视,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都与“三农”相关,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
2月13日,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
文件显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个底线恐怕是守不住了。
动物饲料应对粮食危机?
中国卫健委网站近日公布了卫健委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米糠回归人类食用提升国民营养的建议》的具体内容,其中提到发展米糠产业,挖掘米糠营养价值,有利于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和国民营养健康。强调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稻壳米糠、麦麸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将米糠油列入《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
中国民众都听过“吃糠咽菜”这个词,这是用来形容生活艰难与贫困,尤其家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会经常用吃糠咽菜来描述以前生活的不易。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的人描述,糠是谷子、麦子、稻子上脱下来的皮。糠是很难吃的,吞咽的时候还会划嗓子,十分的难以下咽。现在,中国农村喂家畜和家禽都不喂糠。
在新浪微博,有民众评论称,人类几千年的生活经验早已知道米糠是喂猪的,现在准备好要吃糠咽菜了,莫非要回到过去?
舆论认为,中国遇到粮食危机才会强调米糠有营养价值。2019年起,北京当局已多次下达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勒紧腰带,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北京当局去年10月通报中央及地方的“三公”经费情况,其中八次提到“过紧日子”。
习近平要求防“整村整乡返贫”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去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习近平强调,“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宣布中国脱贫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虽然习近平宣布脱贫目标达成,不过,中国贫困问题仍然突出,甚至可以说出现返贫的情况。
前联合国驻华高级经济学家比尔·比卡莱斯(Bill Bikales)曾发布报告,质疑中国的脱贫问题。
比卡莱斯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与完全脱贫仍有段距离,因中国在贫穷人口的定义,与世界的标准不一。中国根本没有脱贫,更何况是绝对贫困的问题。
比卡莱斯表示,中国的贫穷人口主要来自多年前计算在农村等较偏僻地方的人,当局将计算出来的9899万人,记录在全国数据库中,然后对这些人投入大量资源,直到2020年底,就得出这群“数年前、在数据库中的贫穷人口”已成功脱贫的结论。
比卡莱斯表示,中国官方这种僵化的方法,并未顾及以往不在贫穷线以下、部分居于城市和受疫情冲击等因素而成为贫穷人口的人士,而目前计算相关贫穷人口的制度亦根本不存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