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华礼仪用语 再不保存就失传了(图)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中华礼仪用语已经快要失传了,快一起来看看,并且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吧!

礼仪用语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讬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敬词】

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恭,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拜,用于人事往来。如:“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讬”,指委讬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芳,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谦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如:“愚兄”,就是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就是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以上这些礼仪用语你还记得多少呢?趁现在唤醒你的记忆,也把它分享出去吧!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