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半个节目 这是相声的最后一届春晚了?(图)


相声演员郭德纲(图片来源: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月22日讯】曾经在春晚舞台创造无数经典的相声节目,今年只剩半个节目的份额了。是的,相声已经沦落到必须跟魔术拼桌才能登上春晚舞台的程度。

明年?明年估计就没有相声什么事儿啦……

相声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曾经是走在时代最先锋的,其生命力来源于两个字:

一个是新,一个是辣。

起源于天桥卖艺和沿街乞讨的相声,最早吸引观众靠的就是收集八方奇闻异事编成段子、散布消息。在没有大众媒体的年代,相声发挥着传播时事和民间观点表达的作用,让平民百姓老少爷们儿听个乐呵,也有个共鸣。

八十年代的春晚舞台让相声这门曲艺走向了它的巅峰。那时,马季、姜昆、冯巩、牛群等相声演员还意气风发,还没有“大权在握”,敢于讽刺贪污腐败、讽刺官僚主义、讽刺浮夸成风……

讽刺,是那个阶段相声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逗乐观众最有效的方法。在发展机遇与社会问题交织碰撞的狂飙三十年里,相声演员每每能够抓住公众情绪最微妙的那个点逗乐大家,并引领着当年最时髦的表达形式。

新的是内容,辣的是观点,这是相声曾经引领风骚的秘诀所在。或者说,这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哪个相声演员还不知道呢?只是做不到了。

很多人以为相声沦落到用老哏、炒冷饭是因为受到网络的冲击,这是完全错误的判断。

一个简单的道理,网络段子的哏并不是从相声演员的台本里抄袭的,更不是从相声演员的脑子里偷走的。网络段子再多,只要相声演员们创作出七八个和网络段子水平相当的包袱,照样可以撑起一个精彩的节目

不信?你看看脱口秀演员们的段子,就不会炒网络段子的冷饭,而是创造出新的网络段子。

相声缺乏新的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创作机制出了问题。

一方面,相声的圈子门禁森严,至今沿袭着师徒依附的机制。岳云鹏所在的德云社,正是相声圈子里院墙最高的王府。新演员想踏进一步,想要获得演出机会,就不得不依附于郭德纲和他的徒子徒孙。郭德纲自己当年正是抨击相声圈子门派森严、辈分盘剥、新人难以出头的那位少年,最终却凭着统治德云社成了新的恶龙,甚至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补充进来,创作能力爆棚的新人没有足够的演出曝光机会,相声这门曲艺当然也就离新的内容越来越远。毕竟最难更新的,是脑子。

另一方面,相比脱口秀在几年发展中形成的前台后台相对分离的创作机制,相声更多还是依靠演员自己的天分与能力。在脱口秀的创作机制里,王建国、程璐、李诞等人不仅自己是优秀的演员,也是其它脱口秀演员最坚实的创作班底。

一种喜剧艺术要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保持生命力,必定得保持足够快速的内容更新迭代速度,而这几乎是一名演员凭借个人力量不可能做到的。

只有专业化的、商业化的、分工明确、多工种配合的创作机制才有可能追上网络时代的传播速度,才有一丢丢可能引领网络时代的传播。这也是好莱坞、Netflix等影视工业能够持续产生成熟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除了内容不够新的问题,相声没落更重要的原因是观点不够辣。

很多人以为,相声不再好笑是因为不敢针砭时弊,不敢触碰时政议题,这当然没错,但不够完整。

其实不止是相声,当下任何喜剧艺术形式、甚至文艺形式,都已经没有了针砭时弊的空间,脱口秀大会不行,小剧场里的线下演出也不行。君不见,上海疫情之后脱口秀小剧场里一个个认真记笔记的审核员们,哪里又给过脱口秀单独关照呢?

问题是,相声演员们连相对没那么敏感的社会问题都很少再碰了,这实在只能用不求上进来解释。当相声少了讽刺,只能依靠捧哏逗哏互黑来强要掌声,就注定了穷途末路的结局。

当然,如果相声不用那么依赖春晚舞台,或许还有一丝抢救的可能。只要相声演员还得靠春晚来维持知名度,他们就不可能辣起来,也不可能长久传承下去。

一种曲艺形式也好,一个还有表达欲望的作者也好,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当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只要还有尊严,还有追求和勇气,总还是能找到一丝空间,拿出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的作品来。

与岳云鹏先生、孙越先生共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项栋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