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今年的大寒与过往很不同?(图)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流传农谚“大寒三白定丰年”。(图片来源:Pixabay)

当民间纷纷关注即将到来的皇历新年时,难免忽略2023年1月20日下午4点29分,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降临之时。古籍《三礼义宗》载道:“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太阳届时正达到黄经300度。今年虽说天气依旧严寒,但过新年的气息却比以往更加鲜明。

大寒简介

过去由于大寒时节,已近皇历年关,因此民间流传“过了大寒,又是一年”之说,且大寒一过,家家户户均忙着准备年货、制作年糕等过年美食、彻底清扫家里。不过,今年的大寒较为不同,大寒一过,隔日即是除夕,可谓年味更加浓厚,且更能冲淡严冬带来的寒冷。

大寒的三候为“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第一候指:母鸡开始孵育鸡雏,为自然万物的生机揭开新篇章﹔第二候指:鹰隼等禽鸟为了抵御寒冬得补充能量,因此盘旋空中觅食,展露极强捕食能力﹔第三候指:大部分水域仍处于凝冻的状态。

关于大寒的农谚有:“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句中的“三白”,意指下了三场大雪。由此可见,农家忌讳大寒节气出现天晴无雪的状况,但民间亦有“最喜大寒无雨雪,太平冬尽贺春来”之说。

至于谚语“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小寒不寒,寒大寒。”都点出了大寒乃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因此人们认为,如果大寒到来时,并没有天寒地冻,人畜必有灾殃,或称寒冷将会延至翌年的春分时节,届时将会非常寒冷。

至于俗谚“新年头,旧年尾”,则是指:大寒算是一个开始、一个结束,民众在面对这样的重点时间,必须特别谨言慎行。

大寒时节一到,仍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古人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清楚说明人们重视身体的调养。因此,在大寒期间,民众应该将重点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

提及“大寒”宜养肾,许多人都以为那是男人的专利。错!常言道:“男怕伤肝,女怕伤肾”,肾被视为“命门”,因此女人同样要注意肾虚。肾对女人而言,可是保持健康、美丽的关键。

中医师彭温雅在Yahoo TV《节气餐桌》上提醒民众,当冬末春初冷热交接时,最需要好好养生,至于山药、南瓜、地瓜等养肝益脾胃的食材,以及香菜、白萝卜、茴香等具有升散性质的食材,都是非常适合在冬季时享用,可滋阴潜阳。

大寒习俗

一、食糯蒸供

中国从南至北,古人流行“食糯、打牙祭”等习俗。换言之,在大寒日吃糯米制食物。广东佛山地区迄今还保留在大寒吃糯米饭抵御寒冷、滋补的习俗。

此外,民间俗谚有云:“有钱没钱,蒸糕过年”。即使贫困,但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仍保留自制糕点迎接皇历新年的传统文化,此寓意生活美满,年年高过一年。

另外,因为将迎来皇历新年,古人都会准备祭祀用的供品,因供品多采取蒸熟方式的馒头、糕点等,故称“蒸供”。

二、打牙祭

打牙祭又称:“做牙”、“做牙祭”。这原本是指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不过,做牙可是讲究“头牙”与“尾牙”。头牙仪式是在皇历二月二举行,尾牙则是在腊月十六日举行,但在尾牙前一天会先祭拜土地公,尾牙当天则是一家大小坐一起“食尾牙”。有人当天会吃刈包和润饼(春卷),祈望新的一年可以财运兴旺。

三、赶集趁墟

“趁墟”又称“趁虚”,南方称为“趁墟”,北方称为“赶集”。

由于古代不似现今交通便利,导致古人购物的限制较多。古人多在固定时间外出采购。新年到来之前,百姓会集中到乡村文化聚合之地的“墟市(又称“墟场”)”采购年货,祈求过个丰盛好年。换言之,民众会在年尾期间前往趁墟采买年货。

本文留言

作者隅心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