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终奖与无奈的打工人(图)
【看中国2023年1月16日讯】临近岁末,年终奖成了国内互联网人牵挂的问题。
多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几乎人人都有年终奖,多则数十个月、少则两三个月的月薪。几万到几十万的年终奖,是打工人最大的盼头。这也让互联网人逐渐默认为,年终奖年年都会有,可以算作是自己年薪的一部分。而在老板心目中,年终奖是激励机制和管理手段,发了是给员工福利,公司不宽裕时,不发也是本分。
可是最近两年来,取消年终奖、绩效不合格没有年终奖、年底裁员不给年终奖等情况,不时在中国大陆上演。
在社交平台上,每天都有网友爆料,哪个公司今年要取消年终奖,轮到自己头上的人愤愤不平,还没发年终奖的人瑟瑟发抖,不少网友甚至在留言区许愿“接年终奖”。
临近岁末,年终奖成了国内互联网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话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即便是有人在入职时得到了16薪的承诺并写在了合同里,很多人也没注意到,这个承诺背后还附加着“依据公司发展和员工绩效确定”的条件。虽然约定了的年终奖具有法律效力,但一句“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就打破了大多数人的幻想。
随着互联网行业增长逐渐到顶,比起年终奖,打工人更应该盯紧的是自己的工资,如果工资不足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及时选择离开。如果有年终奖,要当作意外惊喜,而不是年薪中理所应当的一部分。如果不想因为双方各执一词而闹上法庭,签下一份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做出更明确的绩效和年终奖情况约定。
“没有年终奖,等于大幅度降薪”
没有年终奖,通常有几种情况:一是公司整体或者个别业务线取消年终奖;另一种是个人绩效不合格;还有一种是年底被裁员,公司给N+1赔偿但是不给年终奖。
李青(化名)在北京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任职,2021年有2个月的年终奖。2022年12月底公司年会的时候,老板做完年度报告直接说:“受疫情影响,2022年公司财务状况比较紧张,工资照发,但年终奖就没有了。”
“我明显看到,同事们脸上的期待瞬间消失了,虽然没说什么,我自己也有期待落空的感觉。”在李青看来,年终奖很能激励员工,让大家工作动力更足,也能让员工每年年底都有更多积蓄,宽裕一点过年。
她的想法是,一年到头挺辛苦的,年终奖多少发点也行,现在说没就没了,确实有点不开心,企业是不容易,可打工人也一样不容易。不过,考虑到公司确实业务受影响了,老板和直属领导、同事们人都不错,李青没有因为取消年终奖产生太大怨言,只期待公司业务变好以后,下一年能多发点工资和年终奖。
某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层江水也因为年终奖的事,跟公司闹上了法庭。
“我的年收入在入职的时候跟公司谈的是总包约100万元,16薪,12个月工资之外的部分以年终奖形式发放,当时说的是年终奖4-6个月工资,按照绩效波动,我此前默认至少是有4个月的年终奖,前几年也确实收到了这个数额。”江水说,公司当年的年终奖在下一年的三四月发放。2022年初,评绩效定年终奖系数的时候,他被HR告知,因为绩效不合格,他没有年终奖。
听到这个消息江水当时差点“爆炸”了,毕竟,按照4个月工资来算,他的年终奖近30万元。“年终奖减少了这么多,对我来说这直接等于大幅度降薪啊。”事后,他查看当初的入职合同,虽然写了16薪,但是也限定了要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个人绩效浮动,并特意强调了“年终奖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而江水当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项,只是默认自己有16薪。
他开始跟公司理论绩效的问题,随后HR开始查他的考勤、报销,试图通过其他办法逼迫江水接受没有年终奖的事情。后来江水走上了仲裁之路,因为时间和人力成本太高,最终他跟公司各让一步,他拿到了十几万年终奖,挽回了部分损失。闹成这样,双方无法继续合作,最后江水也离开了公司。
在互联网行业待了十多年,江水第一次没拿到年终奖是在2011年刚工作时,当时因为入职时间太短,绩效为最低等级,没有年终奖,另一次就是2022年。这中间的十多年里,他换了几家不同的互联网公司,都能拿到4个月月薪左右的年终奖,最多的时候拿到过十几个月的月薪。
因为裁员拿不到年终奖的打工人,在疫情肆虐的这几年更加普遍。上海的互联网从业者小月在2022年12月被裁员了,公司给了N+1补偿。2022年公司整体有年终奖,且马上就要发放了,小月因为被裁,没有拿到。在她看来,公司这样的做法虽然不违法,但真的很不厚道。
有网友分享,“还有一、两周就要放假过年了,听同事说年前会宣布裁员,裁员名单已经出来了,里面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这个时候裁员,公司就是为了少花钱,可以理解为用我的年终奖来裁我。”
为了节省成本,一些互联网公司正在以各种名目和形式砍掉年终奖。
“撑了三年,今年年终奖大概率不发了”
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打工人,总觉得在收到年终奖后才能稍稍感到欣慰,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年终奖的多少很有可能影响来年的去留。但到了老板这边,管着企业的柴米油盐,为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负责,发不发年终奖,显然有着更深的考量。
智慧社区项目觅跑创始人兼CEO毕振告诉说,创业以来,他们招聘员工时不会约定年终奖的数额,但疫情之前的常规做法基本也是向行业看齐的,年底开年会,抽奖奖品有电脑、手机、平板等,年终奖根据员工个人绩效发一到两个月的工资。
最近三年里,他们公司业务的推进变得异常艰难,虽然中间也做了其他形式的业务探索,但公司主业还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即使这样,前两年我还是给员工发了一个月工资左右的年终奖,没有办年会,但是发放了其他福利,比如让员工留了父母的地址,送了足浴盆,还在疫情期间给员工采购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新年帮员工统一买返乡车票。”
2022年算是公司业务受影响最大的一年。“目前我们还没发年终奖,暂定计划是不发了。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发放或者已经评定好了,现在临近过年了还没发,我估计员工们也有心理预期了。”
目前,行业在向好的方向恢复,毕振的设想是,年后制定一个目标,拆解好分配下去,如果到年底能达到目标或超额完成,年终奖可以适当多发一点。
“我没有给员工打预防针,跟一些中层开会的时候讨论过考虑不发年终奖,大家也没有异议。”毕振这样做是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决定的,在他看来,疫情前公司虽然还没盈利,但在快速发展中,就都发放年终奖了,前两年在困难的情况下也发了。“2022年公司确实受了些影响,也还没有盈利,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年终奖确实没办法去发,要接受这个现实。而且员工们对公司的情况日常就都有所感知,应该也会理解的。公司做决定,是从大局观考虑问题,不是针对某个人。”
年终奖算是一个管理手段,但是要以企业发展为基础。他说:“我不倾向于让年终奖成为阳光普照的奖励,那样就变成了类似传统工资的意义,员工理所当然认为是应得的,反而失去了期待或者动力,我更愿意按照目标完成情况来发放年终奖。”
年终奖如何发,跟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关系很大。毕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员工传递这样的声音,员工的个人利益跟企业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公司好,大家都会享受到更高的回报,不管是日常薪资还是年终奖。公司如果经营困难或者遇到不可预测的影响,大家要共同承担。“如果平时没有去做铺垫,传递这样的文化,突然宣布少发或取消年终奖,员工们很容易有意见。”
站在老板角度看,“创业公司的老板是给员工打工的,这句话普通员工可能理解不了,创业者每天面临着房租和人力成本、业绩压力,我们首先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部分。”
不过在毕振看来,如果是招聘的时候承诺了16薪,还是应该跟对应的员工提前沟通,看他能不能理解公司,如果是正常约定好了,取消或者少发一定会影响员工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从员工和老板看待年终奖的方式来看,这两类人群对年终奖的理解有不小的偏差。
年终奖的发放在老板看来是额外的福利,随着公司发展情况浮动,升职、加薪、发年终奖都是一些管理工具或者激励手段。而在员工看来,因为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年终奖,员工就当成预期收入了,认为这是应得的,是年薪的一部分。
未来年终奖走向如何?
年终奖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位互联网分析师诸葛先生认为,年终奖算是公司一年经营成果的展示,如果有年终奖,行业内人士和员工都会对公司更有信心;如果没有,可能会觉得公司遇到了问题或没那么好过了。
结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营收和利润都比较高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是乐于给员工发年终奖的。诸葛先生说:“对这类公司来说,发年终奖是一个顺水推舟的事,公司赚到钱了,也是员工创造的,多发一点福利,财务报表上影响不大,还能提升内部向心力,树立外部形象,一举多得。”
还有一些公司,有赚钱的业务,也有不赚钱的业务,往年的情况是,赚钱的业务多发年终奖,不赚钱的业务也会发一些,俗称“阳光普照”奖。如今形势变了,以前赚钱的业务,现在可能不太赚钱了,支撑不了众多拖油瓶业务,不赚钱的业务自然就不发年终奖了。
至于中小型创业公司,基本上是根据公司的业务进展、融资情况、盈亏程度以及团队建设,灵活调整年终奖的。
取消年终奖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没钱了,但基本可以折射出公司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数都是这样,不会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不发年终奖,提前一年、两年可能就把钱摁住不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