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子”是指什么东西?(图)


管城子、毛颖,都是毛笔的代称。图为郎世宁《乾隆皇帝写字像》。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什么是“管城子”呢?《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二十一・毛颖传》载:“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在创作的一篇题为〈毛颖传〉的散文中,描述毛颖获封在管城,称为“管城子”,后人将“管城子”“毛颖”作为毛笔的代称,又称“管城君”。

韩愈的〈毛颖传〉,主要是描述了一位擅长编纂记录的毛颖的生平事迹。这位毛颖即是被“拟人化”了的毛笔。韩愈特地运用“寓言”方式展开这一个“假传”,借此纾发令人悲叹的文人命运,或藉古讽刺统治民众的上位者,或……。

宋代之后,世人对〈毛颖传〉的好评价逐渐增多,这与“宋代文坛”推崇韩愈相关。至于〈毛颖传〉一文,对中国文学自然就产生不小的影响。北宋官员李觉就因为模仿〈毛颖传〉作了〈竹颖传〉一文,而受到宋太宗的赞扬。

自〈毛颖传〉传世后,“管城子”“毛颖”作为的代称一事,也就逐渐传播开来了。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戏呈孔毅父》中,即运用了“管城子”:“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这两句话,令不少文人心有戚戚焉:像我这样仰仗执笔写文章度日的人,是没有封侯拜相的命,孔方兄(金钱)早就给了我绝交书。

那么,笔的别称仅仅上述三种而已吗?当然不是!

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笔,在中国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了,迄今仍居重要位置。既然笔是文人的心头宝,历来的雅号当然不少,除了上述的管城子、毛颖,古籍中亦记载众多别称。

《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记载:“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北宋苏轼〈自笑〉诗曰:“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道:“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新五代史・卷三十・汉臣传・史弘肇》载:“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

由上述可知,寸翰、柔翰、中书君、毛锥子等等,均是笔的别称。

本文留言

作者隅芯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