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全面放缓:中国拼经济的后劲在哪里?(组图)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持续放缓,怎么去拼经济?(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2月19日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继10月出现下滑之后11月份再度全面放缓,主因是美欧经济下滑、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低迷等的持续影响。从数据看,当月除了基建和高端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外,其他各项包括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国内消费、出口、社融等多项指标全面回落,而总体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失业率比10月份再度上升。CPI和与PPI均连续两个月回落及负增长,反映居民和企业需求均相当疲软。

1、工业生产回落。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2%,较10月回落2.8百分点。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虽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但却比上月减少了6个行业。

汽车制造业虽保持了正增长,但幅度下滑。汽车制造业比10月下滑13.8%,汽车产量同比-9.9%,比10月大幅下滑18.5个百分点。不过,新能源汽车产量仍维持高增,同比增长60.5%。

2、国内消费持续回落,线下消费场景低迷,消费信心需提振。分类品看,必需消费品受高基数影响回落;可选消费品表现不佳;石油及制品类受国际油价影响回落。汽车类消费大幅回落。

受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消费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消费恢复缓慢,一定程度受制于居民收入和就业。消费与服务业恢复势头疲软,或与短期疫情因素有直接关系。


11月,中国总体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失业率双双环比上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3、大家最为关注的房企销售和资金到位情况低迷。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3.2%和-23.2%,分别较10月降幅扩大10.0和8.5个百分点。11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维持低迷,房企资金回笼速度进一步放慢。房地产产业链表现亦不佳。

11月份房地产投资较10月下降3.9个百分点,土地购置和建安投资整体仍弱。土地市场方面,整体成交仍低迷。施工方面,新开工、施工同比降幅仍较大。因此可以判断,未来有两大拐点:政策拐点,市场拐点。近期,稳楼市“三箭齐发”,意味着房地产的政策拐点或已出现。但是,市场拐点未现,短期居民购房信心和能力还未明显恢复,房企还将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间考验,以及保交楼的良心考验。

43、外贸出口11月份比10月降幅扩大8.4个百分点,增速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主因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均明显下滑。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指数从23.9%下滑至7.0%,量的影响从拉动8.3个百分点降至拖累7.2个百分点,价的影响维持在12-15个百分点的拉动水平。11月价格可能出现变化,集成电路出口单价11月下降10.7%,手机出口单价同比从10月同比20.4%变为11月下降11.2%,均大幅下滑。

5、11月存量社融规模34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6109亿元,反映当前复苏基础不牢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尚未恢复。从结构上看,政府债、信贷、表外融资的拖累均减弱。

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较前值低0.1个百分点。11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600亿元。居民端,短贷、中长贷均少增。11月居民贷款增加2627亿元,同比少增4710亿元。主因“清零”防疫政策放宽后仍对消费场景、供应链仍存在冲击。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元,已经连续7个月呈现少增态势。M2与M1剪刀差大幅走阔,反映实体经济活跃度明显下降。

5、CPI与PPI均回落,明显有通缩风险。11月CPI同比上涨1.6%,比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比10月下滑0.3个百分点。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与上月持平。

PPI同比依旧为负,环比涨幅收窄,体现部分中下游企业需求边际改善但仍低迷。从出厂价格看,保供稳价略见成效,实体经济活力不足,但政策落地传导到市场还需时间。PMI产需两端均放缓,新出口订单大幅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较上月下滑0.9个百分点,主因欧美方面的外需回落。

综上,考虑到今年1-3季度中国的GDP增速仅为3%,根据10月至12月上旬的经济表现看,4季度GDP增速显然不容乐观。如果上面这些因素再次叠加共振,预计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会低于3%,表明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上升。

因为疫情反复导致的经济内伤,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成为了“重中之重”。官方会议虽然承认目前中国经济压力大,但仍声称2023年要致力于“恢复和扩大消费”。会议称,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但实际上,中国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内需可言。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事实上都是国进民退,国有企业不断做大,民营企业空间收缩,加之疫情肆虐的这三年,把老百姓折腾的苦不堪言,他们手里现在还有几个钱呢?

会议还声称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而实际情况是,这些年外资撤离的问题相当突出,比如超过10%的日本企业已经离开中国大陆,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再加上过去几年所奉行的战狼外交政策导致和欧美关系紧张,以及美国持续不断的贸易制裁,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是有目共睹。试想,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劳动力人口数量明显减少的中国经济的后劲,到底在哪里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