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发现 已知最初的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图)
恐龙灭绝是人们最常得知的灭绝事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本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有一项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发现5.5亿年前可能发生一场大规模灭绝事件,研究出幸存的物种拥有的某项共通点,以面对当时导致灭绝的环境,或许将成为你所不知道的第6次大灭绝事件。
已知最初大规模灭绝事件
距今大约5.5亿年前的震旦纪,是元古宙最后的一段时期,而古生代寒武纪将紧接而来。当时海洋中的生命蓬勃发展,有形状宛如羽毛的花瓣动物门生物,也有如同蛞蝓般的金伯拉虫属生物,而水母的祖先也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地球上高达80%的生命都忽然消失无踪,人们追寻着它们消失的痕迹,希望能找出灭绝的真相。近期则有项研究似乎找到了方向,学者发现这些生物失踪的矛头指向地球已知最早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斯科特·埃文斯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表示:“这代表动物化石记录中所公认,最古老的大灭绝事件。”并认为:“它与所有主要大规模灭绝事件相同,都与气候变化有关。”这些最古老的大型复杂动物群落受到全球氧气急剧减少,最后迎向死亡的结局。这项发现或许将对深受人类活动威胁的现代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已知5次大规模灭绝事件
目前所知,至少已发生5次大规模灭绝,“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与“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分别发生于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与3.75亿年前至3.6亿年前,都造成50%的属灭绝,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前后持续了将近2000万年。
然后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分别发生于2.5亿年前与2亿年前,前者使曾经兴盛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灭绝,三叶虫全部消失,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物种灭绝;后者造成70至75%的物种灭绝,使恐龙许多陆地上的竞争者消失。
最后则是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又被称为“恐龙大灭绝”。同样有50%的属于此次灾难中灭绝,虽然灭绝程度仅排行第4名,但完全毁灭了恐龙,因此广为人知。
研究解析
学者们早已知道早在5.5亿年前就有化石多样性骤降的现象,但一直无法确定这是否也是一起突发的大规模灭绝事件。有一种可能的解释为早期的三叶虫等拥有盔甲的海洋节肢动物所致,它们与震旦纪动物群开始竞争,最终导致后者灭亡。另一种解释则是震旦纪动物群没有灭绝,不过保存化石的必要条件只存在于5.5亿年前。
为了解开这些疑惑,埃文斯与他的同事汇编其他研究人员先前的科学文献,对于其中震旦纪化石的数据库按照各种因素进行分类。他们对生活于5.5亿年前的70个动物属进行编目,发现1000万年后依然存在的仅有14个属。不过他们发现保存化石需要的条件没有明显变化,也没发现它们摄食模式的那种差异,表明震旦纪动物是由于竞争落败而灭绝。
成功幸存后世的生物有一个共通点,相对于体积而言,它们身体的表面积很大,能够有效应对低氧条件。这项发现加上5.5亿年前氧气减少的证据,代表震旦纪或许在海洋低氧供应所致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中迎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