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陷入通缩(通货紧缩)的漩涡。(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11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的芯片进口量明显下降。有专家认为,与疫情封控导致中国经济下滑有关,中国正陷入通缩(通货紧缩)的漩涡。
中国自2018年以来,每年仅芯片进口这一项所花费的金额就超过3000亿美元,成为中国进口金额最大的单一产品。2018年花费3121亿美元,2019年花费3055亿美元,2020年花费高达3500亿美元。
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再创新高,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6355亿个,同比增长16.9%,而进口集成电路的金额约4400亿美元。主要有两大原因,包括全球芯片荒,导致芯片价格上涨;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延续,美国出口管制更加严格,促使许多中国厂商开始大量囤积手机、汽车等各种芯片。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0月,芯片进口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国芯片进口大幅下跌,与美国近期颁布芯片出口限制禁令,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有关:“中国的经济现在放缓了,很多的芯片用量在下降,这点是很大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祭出芯片法,凡是要输入到中国的,比如说跟超算或者是跟AI(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这些领域的芯片都要经过严格的限制,尤其是不能给跟军方有关的芯片。”
不过,美国圣汤玛斯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系主任叶耀元则表示,美国的芯片法案在最近才出台,因此无法充分解释中国过去十个月为何芯片进口量锐减。
叶耀元认为,芯片进口量减少主要和中国防疫政策导致经济成长停滞有关:“基本上,中国的工业产能可能跟过去几年比较起来的话,现在的状况是满糟糕的,也就是不大需要进口这么多晶片来做产品。”
11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也佐证了经济衰退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当局依旧坚持“清零”防疫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10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跌。
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评估“清零”政策已经影响中国12%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通货紧缩(通缩)是指在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或需求量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
数据表明,中国的国内需求进一步减弱,因为严苛的防疫封控令消费疲弱,出口需求下降,房屋建设继续萎缩。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已经推出措施,促进从电动汽车到房屋等一系列商品的需求。通货紧缩将进一步损害企业利润。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向彭博社表示:“中国正在陷入通货紧缩的漩涡。”
杨宇霆说:“(中国)国内需求非常疲软,生产者成本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都呈下降趋势。”
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也是因素之一,房地产的低迷也对重工业价格造成了压力。据彭博社统计,包括水泥、螺纹钢和铜在内的大宗商品的同比价格跌幅在10月份加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