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或滞胀 都是中国经济绕不开的难题(图)


中国经济现状是通货紧缩(通缩)或停滞性通货膨胀(滞胀)也有很多讨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1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1月9日,中国官方经济数据显示,10月CPI涨幅回落、PPI转负,中国经济现状是通货紧缩(通缩)或停滞性通货膨胀(滞胀)也有很多讨论。

11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从同比看,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6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2.1%转为下降8.1%;鲜果价格上涨12.6%,涨幅比上月回落5.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一个影响中国CPI的主要因素是猪肉价格。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种类。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当局依旧坚持“清零”防疫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10月份PPI出现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跌。

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评估“清零”政策已经影响中国12%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知名金融分析师洪灏指出,中国10月CPI为2.1%,预期为2.4%,之前为2.8,内需减弱。自2020年10月以来,PPI出现第一次通缩。

 

 

通货紧缩(通缩)是指在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或需求量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

彭博社认为,中国正在面临陷入通缩的压力。其中一个观察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比如水泥,9月份价格下跌了10%,10月却下跌了30%。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向彭博社表示:“中国正在陷入通货紧缩的漩涡。”

杨宇霆说:“(中国)国内需求非常疲软,生产者成本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都呈下降趋势。”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处于滞胀的状态。

5月19日,中国官媒《证券时报》发文表示,长波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大致50年出现一轮经济周期,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正好差不多是50年的一次轮回,所以,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再次出现。例如,滞胀。

滞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其特点包括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投资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率等。

官媒文章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其一,货币被大量供应。按照费雪的货币数量论,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正相关。费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其二,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原因,但货币泛滥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抬高生产成本,成为高通胀率的主要助推因素之一。

其三,财政赤字成为常态化。按照经济理论,财政赤字的存在,尤其是大规模存在,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挤占经济资源,减少民间资本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导致实体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物价上涨。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当时指出,官媒文章似乎有一些暗示,中共内部对于经济的现状出现分歧。一些相应的状态在中国也存在,甚至更为突出,因为中共的体制决定了其必定更多的干预经济,即实施计划经济。并且,当局对于言论等方面的管控,更有文革重来的担忧。

唐新元此前撰文《毛泽东文革是夺权 习近平公私合营暗藏杀机》指出,文革2.0和新“公私合营”的言论喧嚣尘上,源于中共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整肃行动,让各行业、资本市场和企业都胆战心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