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当年为何反对中共出兵抗美援朝?(图)


毛泽东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林彪曾反对出兵朝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中共高层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意见不和。当年,毛泽东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因为林彪身体不好而没有去,后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大多的说法是: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但是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林彪曾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受到战争威胁,又考虑到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对毛泽东的意见,中共领导人都赞成。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决定:以第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措施。

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共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副政治委员谭政、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萧华、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摩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炮兵副司令员苏进等人。

从这份参会名单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林彪和谭政。会议讨论了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和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和后勤保障、车运计划和兵源补充等问题。林彪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会上,他从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中朝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必要性。同时,他更多地对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原则作了阐述。这些原则,就是以第十三兵团为骨干,组建东北边防军。今后,东北边防军也作为中共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摆在东北地区,对内可以保卫中国东北地区,对外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林彪再次发言,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具体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发言总的精神是:第四野战军在这个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人,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分别从河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等地抽调第十三兵团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及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师、第八师,以及1个高射炮团、1个工兵团,共计255000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这些部队大多数是来自林彪所率领的四野部队。林彪历来对粟裕十分赏识,认为粟裕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亲自提名粟裕作为入朝部队的先期主帅,到东北地区去带兵。考虑到现在还不能任命粟裕入朝的职务,会议决定先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以第十五兵团司令部组成兵团部,统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炮兵、装甲兵、工兵及高射炮部队。会议决定,为了集中指挥,成立第四野战军特别司令部,上述部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司负责指挥;空军方面,成立东北空军司令部,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司指挥。这一系列决定会后经周恩来斟酌修改后,于13日报毛泽东批准。

从上述决定可以看出,林彪对于保卫东北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对于组建东北边防军是坚决支持的,并没有反对出兵朝鲜。中共高层最初也确曾同意在必要时由粟裕率领中共军队先期出兵朝鲜。

但可惜的是,粟裕身体不好,不能赴朝指挥作战。从近期出版的《粟裕年谱》中可以看到,就在中共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粟裕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收到他的信后即于8月8日写了回信。在覆信中毛泽东说:“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萧劲光、萧华一时也无法到东北边防军任职,便联名致函毛泽东,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萧劲光、萧华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泽东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毛泽东曾认为林彪是率兵入朝的最合适人选

毛泽东一直关注朝鲜战争,计划中的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补充、物资筹措等工作也一直在紧张进行,应该调动的部队也先后开赴东北,但由于主帅没有定下来,东北边防军的领导班子一直没有成立。8月下旬,朝鲜人民军向南的攻势减弱了,朝鲜战场上出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预见到,中共不出兵朝鲜已不可能。他和周恩来开始物色新的东北边防军统帅人选。很自然地,他们想到了林彪。

为什么他们会想到林彪?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林彪时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抽调的大多是原四野的部队,他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由他指挥作战比较顺当。二是林彪在军事上是确有才干的,当时军队中就有林彪“三大战役有其二”(指林彪参加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其半”(指林彪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了西线军队过江)的说法。三是林彪当时很受毛泽东赏识,毛泽东对林彪有过这样的评价:林彪打仗又狠又刁。四是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在东北期间,林彪曾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人共同作战,许多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曾是林彪的部下;在苏联治病期间,和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关系也很好。五是抗美援朝必定要在冬季作战,而林彪有指挥大部队冬季作战的经验。总之,毛泽东和周恩来认为林彪是率兵入朝最合适人选。

毛泽东就拟派林彪赴朝指挥作战一事,曾与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几名书记交换过意见,几位书记也都赞成。中央也曾在一定范围内酝酿过。毛泽东经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商议后,有意识地让林彪多接触些关于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的准备情况和来自朝鲜战场的信息。其他中央领导如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国家副主席高岗、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等人也都知道此事。但中央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件事,也没有为此做出过正式决定,自然也没有与林彪正式谈过这件事。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陷入被动局面,美军趁机加速向朝鲜北方推进,美国的侦察飞机已经飞入中国东北地区上空进行侦察。毛泽东认识到了派人入朝的迫切性,他指示东北边防军加快做好出兵朝鲜的准备。同时,毛泽东也不能不考虑尽快确定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帅人选了。

林彪反对中共直接出兵朝鲜参战

但是,毛泽东显然考虑到了林彪的身体情况,他并没有直接命令林彪赴朝率兵作战,而是先就中国出兵朝鲜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就中共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和林彪进行了一次长谈。谈话中,林彪从中国国内情况和军事力量两个方面坦率地讲了自己对派兵入朝作战的不同意见。他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林彪向毛泽东所谈的意见是直截了当的,并不隐瞒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毛泽东也没责怪林彪,但他的建议是毛泽东所不能接受的。此时,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心已下。但毛泽东考虑到林彪不赞成出兵朝鲜,如果让他指挥赴朝作战,势必会有诸多滞碍,也会影响到作战的结果。因此,毛泽东没有向林彪谈要派他率兵入朝的意见。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约林彪长谈,但谈的主要内容,不是让他带兵入朝,而是向林彪讲,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有什么后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目的是争取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派兵入朝作战的意见。但是,林彪在毛泽东的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同意派兵赴朝。于是,毛泽东就派兵入朝后的战略战术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倒是积极献计献策的。他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方案供毛泽东参考。他提出,派兵入朝后,要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面。为此,就要集中火力,把重炮尽可能集中到打歼灭战的几个师去。对林彪的这些意见,毛泽东也是赞赏的。

毛泽东对林彪直言不同意派兵赴朝的做法并不责怪,但他最终没能说服林彪。应该说,毛泽东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显然,林彪也知道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其他领导人有让他率兵入朝作战的意图,也不能不如实讲清自己的身体情况。林彪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林彪的意思是,他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他率兵入朝作战,如果中共决定出兵朝鲜,最好另外物色率兵人选。

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公开反对出兵朝鲜

不久,毛泽东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朝鲜事宜。由于林彪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又如实向毛泽东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当然不会勉强命令他领兵赴朝。事实上,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前,毛泽东就已经放弃了派林彪率兵入朝作战的打算,并已经物色了另一个人选彭德怀。在10月2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于会议中间赶到。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要求大家,先摆一摆派兵入朝参战的困难。林彪在发言中仍然坚持他当面和毛泽东谈的观点不宜派兵入朝。他说:我们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国家已经打了20多年仗,元气还没有恢复。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在随后的几天会议里,林彪又多次发言,表达同样的意见,并且举出了中共派兵入朝作战的具体困难。由于他的发言经过长期思考的,并且有材料有根据,所以得到了政治局不少成员的赞成。在此期间召开的中央军委常委会议上,林彪更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意见,对问题分析得也很具体。

对于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态度,曾担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在自己的回忆中有所记述。他说:“他在军委常委居仁堂会议上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因此,他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