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不但有记忆 而且还有特异功能(图)
水不但有记忆,而且还有特异功能,学术界称为DNA远程转移 。(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DNA远程转移
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蒙塔尼(Luc Montagnier),他是法国病毒学家。在2009年的一篇论文中介绍说,含有病毒DNA的水溶液在高度稀释到理论上的“纯水”状态后,DNA的特性依然存在,并且还可以远程转移到另一份纯水样本中。就是说,水不但有记忆,而且还有特异功能,学术界称为DNA远程转移(DNA teleportation)。
论文发表后,学术界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表示难以置信。不过蒙塔尼说,他从2005年就开始做这项研究了。实验是可重复的,结果是可以被证实的,所以他的论文是可靠的。
2010年,在德国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会议上,蒙塔尼又分享了他的发现。当时与会的有6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700多位科学家。大家听后纷纷摇头,甚至批评说你爱惜一下自己的羽毛吧,别给“庸医误人”的顺势疗法(Homeopathy)背书。顺势疗法是用高度稀释的药剂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
不过蒙塔尼并不后悔。平安夜那天,《科学》杂志发表了对他的访谈。访谈中他说他的实验“不是伪科学,不是庸医,这些都是真实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3年,蒙塔尼还特意跟电视台联手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我们找到了水的记忆”(On aretrouvéla mémoire de l’eau)。在片中,他们准备了一份曾经含有病毒DNA的水溶液,然后把里面的DNA完全清除后又高度稀释。之后再做检测,仪器接收到了一份低频电磁信号。他们把信号做成一个6秒的音频文件,用E-mail发给意大利的合作团队。意大利那边还原后,对着一份蒸馏水样本不停播放了1小时,之后把水倒入了一个人工合成DNA的机器中(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然后奇迹出现了。机器里产生的DNA和巴黎原版的DNA相似度高达98%。也就是说,巴黎的DNA被成功复制到了意大利。作为媒介的水不但能记录,还能传递和接收信号,简直可以说是通灵水了。
然而片子播出后反响平平。各路打假英雄虽然没有跳出来指责,也没人喝采。说起来大家对他算是手下留情了。被蒙塔尼称为“现代伽利略”的本维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境遇就比较凄惨了。
本维尼斯特是法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曾经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负责人,一生发表过三百多篇学术论文,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然而,他在学术上的荣耀与光辉到1988年就戛然而止了。因为那一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水有记忆的论文。
本维尼斯特发现,把人体抗体免疫球蛋白E(IgE)稀释到理论上跟纯水没什么两样的时候,也就是水里不会再含这种抗体的时候,抗体的特性却依然保留在了水里,表现为检测结果呈阳性。所以他认为,水具备记忆的能力。如果结果属实,那么就会为顺势疗法提供科学上的依据。杂志编辑们回过神来后心里不踏实了。他们说,我们要派个三人小组去考察一下,也就是说,要来打假。
打假小组受到了很好的招待,一连观察了三次实验,次次成功。第四次实验,他们的一位成员还亲自参与了,结果依然有效。那么,是否实验可靠,本次考察到此结束呢?没有。
紧接着打假小组以实验不够严谨为由要求作出一些改动,比如说采取“双盲”的办法,把样品用锡箔纸包裹挂到天花板上等。然后接下来的3次实验,实验结果就不理想了。《自然》杂志就此得出结论说,该项实验结果不可信,立马刊登文章,高调更正。
本维尼斯特顷刻间被贴上了学术造假的标签,名声一落千丈。他的实验室被关闭,资金被撤回,自己还成了搞笑诺贝尔奖的得主,他的论文再没有杂志愿意发表,等于他失去了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事后有不少学者为本维尼斯特鸣不平。有人说,7次实验只有三次不准,而这三次又被无端改了流程,这不能算是造假。也有人说,还有其它实验室也都做过相同的实验,《自然》杂志下结论前为什么不跟他们联络取证?更有人说,“观测者效应”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观测者效应”通常出现在微观粒子实验中,认为观测者的意愿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不过,本维尼斯特自己没有辩解,也没放弃研究。九十年代,他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水的记忆可以被数字化、传输并重新插入另一个水样本中。当时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如今蒙塔尼的实验真真正正证实了他的观点。可惜本维尼斯特在04年早早过世,看不到自己的理论有人支持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