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什么千句精美语言敌不过一句谗言?(图)

谈陆龟蒙之《离骚》

 2022-09-24 16: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陆龟蒙似乎有意透过《离骚》表示:因为小人的“谗言”,致使诗人再如何才华洋溢,也无法受到上位者的理睬。
陆龟蒙似乎有意透过《离骚》表示:因为小人的“谗言”,致使诗人再如何才华洋溢,也无法受到上位者的理睬。(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唐朝诗人陆龟蒙(?-881年),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陆龟蒙写史的诗词非常多。他曾写下一首《离骚》以屈原的文章为题引,引出一个关于谗言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离骚》一诗总共20个字,其中提及了屈原闻名于世的作品:“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天问”和“招魂”都是屈原最著名的文章,“无因”是指没有方法,“彻帝阍”则是指通达天庭,即大王。这句表面的意思是指像屈原这样伟大之人,思想却无法得到大王的重视与采用。陆龟蒙虽然是指屈原,但其中含意却是暗指自己,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办法进入仕途,纵然拥有万千谋略也无济于事。看来,此时的诗人似乎是在诉说自己实际上对屈原的遭遇,有着感同身受之感。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这里的大概意思是说,一千句精美的语言,也抵不上一句谗言起作用。历史上许多文献记载中都说诗人“举进士不第”,但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原因,毕竟诗人也是有才华的,怎么会考不中呢?然而,陆龟蒙似乎有意在此告诉我们答案:因为小人的“谗言”,致使诗人再如何才华洋溢,也无法受到上位者的理睬。

诗人或许是被小人的“谗言”所诋毁,才失去功名的。诗人的这种感受,古人很多人都经历过,也不是什么特例。

其实,白居易在《放言》中也记载了相似的心思。白居易透过“周公恐惧流言日”这一句,说明了当年的周公十分害怕自己会遭到流言蜚语的中伤。看来,总使是如周公这般有能力、有德行之人,亦明白流言蜚语的“威力”,莫怪乎白居易进一步表示认为,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能经过时间的考验,全盘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其实,遭遇到这样的状况是怨不得别人的,因为这牵扯了一个理。例如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一个蚁穴居然能够毁灭整个大堤,看上去很不可思议,难道蚁穴具备什么高超作用吗?其实,这只是点出了一个事实。从修炼界的角度来看,这个理更是明显,因为任何时候的一言一行,都是形塑未来状况的一项因素。纵然事件再小,也有可能会酿成更大的祸端。因此,一言一行,都不可不谨慎。

传说有一个修行非常好的人,观音菩萨感觉他非常有希望成佛,便扮成妇人去借宿。这位修行人是色心全无的,观音菩萨也非常满意,最后一个考验是菩萨把自己的一个簪子留在了这位修行者的家里,这位修行者自己并不执着于钱财,但却因为暗自动了一个坏念头:想要把簪子留给自己的一位亲人,而不是拿去归还。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回头一看,竟是菩萨考验,悔之晚矣。

其实,一千句好话未必能够帮到一个人,一句谗言却可以毁掉一个人;一千个正念未必圆满,一个小小的不正的念头,却在关键时刻毁掉一个修炼人。其实做人也好修炼也好,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的,这也是古人为什么非常讲究修身养性的原因!诗人有所感触,其实更应该找一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对方会有谗言对他呢?是不是自己也有一个不好的念头呢?能不能发现这个问题,这其实就关乎一个境界的问题了。

責任编辑: 隅芯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