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紧张 地方政府何以解忧?唯有罚款(图)
中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房地产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土地财政也难以为继。近期,各地方政府以罚款方式增加收入的劣迹被不断曝光。
中国房地产市场放缓以及北京当局“清零”防疫政策相关的负担,正在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新的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控制支出,这给疲软的中国经济再添新忧。
虽然地方政府应该担负着相当大一部分教育、医疗健康和其它服务开支,但近年来,地方政府已经在艰难应对债台高筑和开支难以为继的问题。
现在,地方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中央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新冠核酸检测计划,这一计划成本高昂,要由各地方政府来买单。中央政府还要求地方政府为旨在恢复经济增长的刺激计划提供支持,这些刺激计划包括价值数百亿、上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铁路和其它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当前财政体制是中央与地方采取分税制,来划分各级政府收入。经济大省财政收入规模高,中央财政相应从中获得的收入也更高。首先,中央财政拿到全国近半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为了对平衡地方区域发展,中央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通过转移支付形式,再分配给各省,其中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东北地区受益最多。
8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了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主题同样是分析经济形势,对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李克强谈到,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6个省份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6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6成。
李克强对经济大省提出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4个沿海省“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在吸纳就业上继续当好主角”,“经济大省人口多,要多想办法促消费”。
4个沿海省要保证财政上缴,意味着中国其它地方的财政已经很紧张,中央政府需要调拨财政收入支援。
然而,地方政府已经动了歪脑筋,以罚款的方式进行创收。
官媒中新社8月31日报道,企业遭到地方政府吃拿卡要,“办证、检测、现场评审都要收钱,并且要求企业请吃饭、送红包……”。
文章称,地方财政压力要得到缓解,归根结底要靠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如果违背这一规律,不顾企业死活“薅羊毛”,无异于是竭泽而渔,只能透支一个地方的未来,也伤害稳经济大盘的根基。
地方政府不仅对企业下手,一些职能部门也对小商贩和百姓进行罚款以创收。
官媒《中国基金报》8月31日报道,黑龙江省大庆市一经营者进价1.2元/斤的土豆,销售价格从1.4元/斤涨至2元/斤被罚30万元,引发关注。
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给出的处罚理由是:该经营部进价1.2元/斤的土豆,售价从1.4元/斤涨至2元/斤,最高进销差价率达66.66%。王三土豆经营部利用其经营规模优势,借疫情哄抬物价,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情节恶劣,拟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处以30万元罚款。
此外,大庆市市场监管局还公布一批“案件”,各个果蔬店均被罚款万元以上。
官媒央视日前报道,陕西榆林一家蔬菜粮油店进货7斤芹菜,市场监管部门提取其中2斤抽检,另外5斤以每斤4元卖出。一个月后,报告显示该批芹菜检验不合格。
根据处罚决定书,菜贩无法提供购进该批次不合格芹菜的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菜商罚款6.6万元,并没收卖芹菜20元的“违法所得”。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处罚表明财政已难以为继,要以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来满足财政的需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