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性失业”罕见引热议 新概念藏玄机?(图)
近期“摩擦性失业”成了网络讨论热词。(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7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最新数据,中国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其中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3%,相比5月上升 0.9个百分点,是自2018年1月该指标公布以来的最高纪录。一时间,“摩擦性失业”成了网络讨论热词。
年轻人“摩擦性失业”成热词
《中国新闻周刊》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5日在发布会上称,“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一时间,关于“摩擦性失业”的说法引起民间热议。
一般认为,和谈论较多的结构性失业相比,摩擦性失业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是暂时的”。摩擦性失业越来越普遍,是因为青年人出于对未来较高的预期,因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劳动力市场中搜寻满意的岗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分析,中国16至24岁青年求职群体绝大部分是各类学校毕业生,这意味着劳动供给或岗位需求在毕业季前后密集增加,对青年就业造成“泄洪效应”压力。
报导提到,但自疫情爆发 3 年来,旅游业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正在流失。全联旅游业商会等机构指出,旅游从业者目前稳定就业仅占13.8%,失业比重高达68.1%,六成以上的从业人员失业时间已超过1年。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分析,小微企业近期“少招人”,一方面因疫情期间经营困难,另方面也因疫情反复导致市场主体对未来预期不稳,不敢放开手脚、积极恢复生产活力。
一位从业6年多的科技互联网公司 HR(人资)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以往每年校招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大厂,今年则是和考研、考公抢人才。另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疫情不确定性让更多毕业生产生求稳心理,受访的21或985高校毕业生中,近八成学生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
不过,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估算,今年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比约20%。
什么是摩擦性失业?陆经济专家解答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6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其中16至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19.3%,这意味着,每5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呢?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需要在不同工作中转换、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现象。比如,一些人搬到一座新城市后需要寻找工作,这段时间就是处于“摩擦性失业”。
《新京报》报导,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摩擦性失业”之所以引起民间热议,一方面是这个名词太学术化,不通俗,在公开场合用得比较少,很多人从未听说过;另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公众普遍对就业前景比较焦虑,因此大众反响比较强烈。
徐洪才称,中国目前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于,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找到合适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另一边某些地区面临严重‘用工荒’。这种结构性矛盾,加剧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失业是暂时的?清华教授吐真言
那么,失业情况会很快解决吗?据“财商天下”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在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0.4%。这是2020年武汉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最糟糕的表现。按环比计算,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萎缩2.6%。而在此之前,自2010年有可比纪录以来,中国GDP也只出现过一次环比萎缩。
报导提到,中国国家统计局不仅在“摩擦性失业”上动了脑子,在二季度的数据图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统计局的图,不是以0为坐标原点,而是用的-10,这样一来,就算是二季度的增长仅仅是0.4,乍看之下,这张图也会给人一种“超过0很多”的错觉”。
但事实上中国经济早已遭到重挫。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由于商店关门、购物者居家不出,中国今年4月份的零售额同比骤降11.1%。由于工厂停工,当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
清华大学教授郑毓煌曾在一段视频中透露,今年上半年,在武肺疫情围困下,中国许多企业停摆,大量企业倒闭。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国倒闭的企业共有46万家,注销的个体工商户有310万。而4月份企业清算,同比飙升超过23%。如此多的企业倒闭,就业情况根本不会乐观。
“财商天下”则提到,当今世上,恐怕只有中国的家长会耗费如此大的精力、财力,用于培养孩子。但现在,孩子长大了,面对的却是内卷、躺平、迷茫与无助。 “有人曾说,在中国只能说是‘生存’,到了西方才知道什么叫‘生活’。而现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刚刚踏入社会,就不得不含着泪去体验什么叫‘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