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诗人说荷花像少女的脸?(组图)
谈王昌龄《采莲曲》


古人喜欢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清无名氏画《荷花缂丝》之局部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古人喜欢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人在逆境中,不忘初心,仍存善念。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这一首《采莲曲》,大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采莲曲》全诗仅二十八个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与少女的罗裙色泽相同,而荷花(芙蓉)又像少女的脸颊一样。不知道诗人是想说荷花像少女的脸,还是想说少女的脸像荷花。或者说她们二者是相互映衬的作用,并无区别。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此句中的乱,并非混乱之意,而是指的少女在荷花池中自由出入之意。一旦少女进入了荷花池,就很难分辨出,哪是荷花哪是少女的脸。可以想见,画面之美好。“闻歌始觉有人来。”话锋一转,竟然如此巧妙的入题。此诗名为《采莲曲》,最后以听到歌声才发现有人来,巧妙点题。

荷花(芙蓉)的美,不仅仅是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不被污浊所染。而少女之美,不仅仅是美貌,还有她的善良纯真。采莲女生在水边,自然是被水所滋润,同时还有她们养成的那种活泼的性格,整天在水中穿梭,与莲为伍,被其所感染,也是善良的。中国人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莲者善或许也是源自于这个道理的吧。

以少女比作荷花,使得荷花有了勃勃生机;以荷花比作少女,增加了少女的善良纯真。古人云“万物有灵”,荷花的灵性是纯真的,如少女般善良。

诗人想表达的是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去揣测。但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就是心中之善,胜过外表之美。而有时二者又是相互的。有些心中充满善念的人,外表也会变的美,而心中充满怨恨和恶念的人,脸色也会慢慢的变的不好。

年轻的姑娘想变美,其实靠的不是化妆品,而是心中充满善念;而少年想变英俊,靠的是心中的那份坦荡和责任心。内心决定外表,才是正道。


古人云“万物有灵”,荷花的灵性是纯真的,如少女般善良。(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