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蒋介石台湾施政:改造国民党推行地方直选(图)

 2022-06-28 1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蒋中正总统和夫人宋美龄在台湾视察空军
蒋中正总统和夫人宋美龄在台湾视察空军。(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1949年蒋介石国民政府退至台湾,内忧外患。党内一片衰败颓然,台湾当地经济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物价飞涨、外汇短缺。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改造与重建、土地改革以及地方自治直选台湾也由此奠定了现代化基础,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回顾这段历史,以今日的目光来看仍觉有不可思议及惊心动魄之处。我们不禁疑问:国民党在台湾是如何艰难地走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历程?在大陆惨败后的国民党何来勇气在台湾进行直选?对于台湾的近代化历程,我们应有何反思?

1949年到1953年,是对台湾发展关键的年代。虽然在这里是跟大家分享台湾的故事,我想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故事,台湾过去所经历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共同反思,甚至进一步作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参考。

1949:风雨中飘摇的台湾

1949年,国民党失败,撤退到台湾。1949年的台湾政经情势,可以说是在风雨中飘摇。过了今天可能没有明天,当时国际社会都不认为台湾能够生存下去,因为当时台湾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物资缺乏、外汇短缺。1948年下半年,零售物价指数飞涨22倍,1949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物价上涨52.6%,人民怎么生活?不但如此,大批国府官员、军人、眷属及平民涌入台湾,台湾当时一共500多万人口,突然增加200多万人,台湾当时的情况很凄惨。

更糟糕的是,台湾当时整个农工生产是停滞的,因为台湾72%以上的产业是控制在统制经济的手里,也就是计划经济掌握了人民大多数的经济生活。很多人以为台湾一直就是市场经济,其实并非如此。1949年台湾是个十足的统制经济,国民党花了十年的时间才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1949年的台湾,工农业生产停滞,政府也收不到税。当时银行利率已经高到125%,仍旧收不到钱怎么办?台湾银行就只好猛印钞票,结果就是通货膨胀,物价每天上涨。台湾银行连50万美元的信用状都开不出来,国际社会不承认,当时台湾的货币机能几乎是崩溃的。

不但如此,为了应付共军可能的攻击,蒋介石将一半以上的预算都放在军事防御。1949年的台湾是市场失衡、产销失灵的社会,整个经济的循环都无法运作。台湾经济原来控制在日本殖民政府手中,生产与销售都是为了日本的需要。日本人一走,这些生产链及服务链立刻瓦解了。1949年蒋介石到台湾之后,马上想到稳定统治,然后就是稳定经济,恢复农工生产。

怎么办?那就要进行改革。

蒋介石改造国民党

在1949~1953年这一关键年代,蒋介石做了这几件事。第一是彻底改造国民党。第二是稳定社会。第三,重建台湾的经济。

国民党的改造最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创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相当于共产党的中央党校。另外设立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取代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

1950年8月5日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蒋介石亲自挑选了16名比较年轻的党员,也是他比较信赖的党员,彻底改造国民党,抛弃派系。蒋介石另设“中央评议委员会”,原来国民党各派系元老党员任命为评议委员,地位高,但是有名无实。表面上对他们颇为尊敬,实际上是架空他们。这样的做法在大陆时行不通,但是到了台湾,这些人手下没有兵,也没有办法。

最跌破大家眼镜的是,公布“中央改造委员会”时,与蒋介石关系密切、长期主管党务的CC系领导陈立夫、陈果夫(所谓的“二陈”)竟然没有在名单中。根据私人回忆,那一天CC要员看到名单,发现他们两个都没有上榜,简直是惊讶到不知所措。蒋介石决心对CC派开刀,杜绝党内的派系。

当时陈果夫已经病重,蒋介石认为陈果夫已不重要。至于陈立夫,不但不在改造委员会的名单上,而且蒋介石要陈立夫出国,而且是立刻出国。根据蒋介石的日记,1950年7月17日,蒋介石告诉陈立夫,让他出国。陈立夫说不愿意出国,保证一定不再涉入政治。陈立夫也知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他们有很大的责任,蒋介石就跟他讲,你可以不牵扯政治,但是你旁边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你做呢?只要你人在,他们就会聚在你的周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走。陈立夫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陈立夫去看宋美龄,宋美龄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希望你出去之后心平气和,每天读圣经。陈立夫很无奈,他指着墙上蒋介石的照片说,那个上帝都不管我了,这个上帝还管的了吗?可是站在蒋介石的立场,陈立夫不走,CC系就还会继续作怪。我想在改革中,有很多没有办法说清是与非的问题。

此后,陈诚开始铁腕改革,陈诚颁布戒严法,对出入境做严格的限制。蒋介石在下野之前让蒋经国等将国库的黄金运到台湾,陈诚的币制改革就是用这760万两黄金作为准备金。当时还在打仗,这个钱其实很快花完,台湾真正站起来不是靠这760万的黄金和美元。

决心推行地方自治

蒋介石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地方自治。关于台湾的地方自治,根据一些档案和我做的口述历史,我才知道这些事,对我也很震撼。蒋介石在1950年决心地方自治,1950年1月大事表上只写了四个字:“地方自治”。他希望在台湾实行直接选举的省议员、县市长等,提出之后党内立刻反对,包括他身边的人也反对。反对的原因,第一,1950年初的台湾还在风雨飘摇中,站都站不稳,谈地方自治和选举实在不切实际。第二,台湾本地人占台湾人口的85%,大陆来的人大概是13%,如果直接选举,那大部分的权利就会被那85%的人拿走,国民党在台湾的控制就没有了,整个台湾就掌握在本地人的手里,那国民党哪还有立足之地呢?

但蒋介石非常坚持,当时负责台湾地方自治的阮毅成,他儿子阮大仁亲口告诉我的,尽管面临党内反对,蒋介石排除万难实行了地方自治。首先成立台湾省地方自治研究会,研究规划,同时为配合地方自治,改造委员会在1950年9月,通过一项决议,把烟酒及林业的管理及税收改由地方政府接手,此举使得地方政府有了税收的来源。

大家不要忘记了,1950年的台湾是怎样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1950年7月2日,台湾省第一届县市议会议员选举展开,国民党很谨慎,没有一次性选,而是分区、分六期办理,花莲县最早举行,试点成功,再扩大到屏东县、高雄县、高雄市、台南县、台南市、台中市、彰化县、嘉义县等。

接着选举县市长,地方首长当然比县议员更重要。国民党把选举分为八期办理,每一期两三个县市,因为这样比较好控制。这也顺利完成,然后是台湾省议会的选举,也很顺利地完成。整个地方自治在两年内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各基层的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在三个月之前才在蒋介石日记中看到这样的故事:1950年12月台湾省第一届民选县市长选举期间,台中市市长选举竞争激烈,无党籍候选人杨基先、国民党候选人林金标,另一位非国民党籍候选人廖朝洲竞争市长宝座。廖朝洲无足轻重,主要是杨基先和林金标的竞争。杨基先是地方上有影响力的士家子弟,在竞争中不免批评国民党,蒋介石密切关注他的言行。杨的声势看好,眼看就要赢得选举,蒋介石忍不住了,12月27日,他打电话给省主席吴国桢,让吴告诉杨基先自动退选。结果吴国桢回报,对方同意退选,而且“态度良好”。这下子蒋介石反而不好意思了,觉得不安,认为自己干涉选举的做法“处置不当”,考虑了三天,在1950年12月30日,他决定仍旧依法进行,不加干涉,即使国民党候选人失败,“亦无愧色”。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吴国桢后,觉得“寸衷大乐”。吴国桢打电话告诉杨基先之后,杨也欣然接受。最后的选举结果,国民党失败了,杨基先当选,第一届台中市市长是一个非国民党的人。我问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们以为国民党到台湾,那么庞大的党政军力量一定是控制这个控制那个,却没想到第一届台中市市长不是国民党人!

最后选台北市市长,特别重要。可惜出现一个更厉害的人,叫吴三连,他们的家族就是今天的统一集团,比杨基先还有影响力。国民党内各种想法都出来了,让他退选或是延后选举,但蒋介石最后还是决定不干涉选举,吴三连最后高票当选。所以,第一届台北市市长,也不是国民党人。我看到之后很感慨,我相信蒋介石、陈诚等国民党领导,当时也不懂选举,他们只知道要民主,但并不知如何实行民主,他们都是在挣扎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責任编辑: 岳君仁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