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美联储开了玩笑(视频)
【看中国2022年6月21日讯】美国通货膨胀芝麻开花节节高,非常顽固的更上一层楼、又上一层楼,过去几个星期,拜登政府、美联储都公开承认,过去对通胀误判了,政客公开承认错误,这本身就说明问题很严重了,否则不会在大选即将来临前主动抹黑自己的政绩。那么,拜登政府是怎么误判的呢?今天不妨给您分析一下。
拜登就职后,美国还处在疫情当中,各地防疫做法不一,有的保持正常,有的封城禁足,但不管怎样,美国整体经济活动是减少了,人多聚集的室内活动取消了,餐厅、酒吧要么缩短营业时间,要么削减服务规模,拜登政府和美联储当然都很担心经济萧条,会出现象2008-2009年金融危机那样的萧条,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提振不起来。怎么办呢?
还是金融危机之后那套办法呗,美联储这边降低利率,大举购买联邦政府债券,宽松银根,给市场注入通货流通,说白了就是印钞票,而且还保证说,不会轻易收紧银根。跟当年金融危机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次联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也没闲着,他们觉得光是靠美联储宽松银根力道还不够,多印的钞票还不能最快速度的送到选民手里,于是政府也动手,直接发钱、发失业救济,川普(特朗普)政府就这么做了,拜登更是接着做,通过了几乎两万亿美元的救济法案。过去两年是民主党执政,白宫和国会都掌握在民主党手里,左派们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非常努力的推行大政府、大开销,而不是共和党提倡的减税刺激政策。
可是,疫情中的经济,跟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不是一回事,金融危机伤到了商业投资,伤到了消费热情,但是没有伤到生产力和供应链,而疫情对供应链造成沉重的打击,原材料不足、芯片不足、物流货柜不足、劳动力不足。当然这跟疫情封城不让工厂开工有关,也跟政府发放太多的失业救济,超过了工资,人们不愿上班有关。
供不应求的环境下,物价当然要上涨,人们都不能、或者不愿意上班,失业率也下降,企业找不到工人,再加上随着疫苗的普及,疫情的减弱,美国各地经济相继恢复正常,憋了很久的消费者要花钱,需求迅猛上升,供不应求更加紧张,物价能不上涨吗?可是,面对这次跟金融危机完全不同的经济现状,拜登政府和美联储还是继续老一套做法,没有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却一味的印钞票,一味的发救济,弄得市面上通货多多,可不就通货膨胀了么,钱印的太多、发的太多,钱不值钱了,物价不就上来了么?
我们比较一下数据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来看看疫情经济和金融危机经济有多么的不一样。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支出、商业支出、加上政府支出,好几年低迷,没有回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而疫情后经济正好相反,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支出、商业支出、政府支出加在一起,比疫情发生前多了五个百分点,也就是多了一万亿美元。完全不同的经济状况,但做法还是一样,这是战略错误。
客观的说,责任也不能完全推到拜登政府和美联储的头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经济现象,没有前车之鉴,私人机构也作出了误判,国会跨党派的顾问机构也作出了误判,对通货膨胀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作出了误判,当然也有倒霉的因素,象是奥米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中国大陆的动态清零、封城,典型的冤家路窄,屋漏偏逢连夜雨。通货膨胀也不是美国才有的现象,几乎发达国家都有,德国通胀率7.2%,英国8.8%,加拿大6.1%。现在各国政府回过味来了,开始了一系列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动作,但是,这又可能招来另一个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经济衰退。
一年前,美联储作出预测,通货膨胀今年年底的时候会降到2.1%,财政部长椰伦也有类似的说法,说通货膨胀是暂时现象,不必惊慌。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可能两倍都不止,而且2025年之前不会回到2%的门槛水平。美联储已经升息半个百分点,星期三又一口气升息了四分之三个百分点,目标很明确啦,就是要实现经济软着陆,把物价压下来又不至于造成经济衰退,美联储现在也有点后悔没有早点升息。财政部长椰伦6月1号的时候也公开承认自己一年前判断失误。要知道,在华府政治圈里面,承认错误,公开的承认错误是很罕见的。
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失业率攀升到10%,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回落到5%的水平,相比之下,疫情发生后美国失业率高达14.7%,可是一年不到,2020年12月的时候就回落到6.7%。但是政客们显然视而不见,2020年5月的时候通过了三万亿美元的救济法案,看到失业率下降的这么快,并没有刹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应该发这个钱,拜登政府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奥巴马时期任职的官员,而奥巴马上台初期,正是金融危机海啸期,也难怪他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那个时候的老办法,那个时候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印象深刻,再加上美国几乎十年没有通货膨胀了,因此拜登政府不怕继续发救济,美联储也不怕继续印钞票。当时的政治态势也是如此。2020年12月,川普即将离任,离任前他就提倡给美国家庭发两千美元的救济,那个时候乔治亚州参议员第二轮补选,民主党候选人就接过了川普的接力棒,在联邦政府6百美元救济基础之上,再每家发1千4百美元的救济,而拜登就职前,他的内阁团队就达成共识,推动几乎两万亿美元的救济法案。当时就有部份经济学家警告说,此举会找来通货膨胀,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教授Lawrence Summers就是其中的一位,Jason Furmen也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奥巴马政府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根据这些经济学家们的推断,每个月只要有250到300亿美元的救济就能支撑正常、健康的经济活动,而美国政府拿出的救济是每个月2千亿美元,没有通货膨胀才怪。俗话说忠言逆耳,Summers和Furman两位都是前任高官,都是民主党人,他们的忠言拜登政府听不进去。
美联储的思维方式,跟拜登政府差不多,他们也是金融危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他们不担心通货膨胀,他们更担心的是通货紧缩,他们更担心滞涨。所以在2020年8月就定下了基调,降息并保持低息政策,一直保持到所谓的就业最大化的地步,也叫充份就业的地步,跟金融危机之后一模一样的做法。可是问题来了,什么叫充份就业?充份就业就是在正常情况下都很难测量和评估,疫情缓解后要评估就更难了。从去年6月开始,美国物价开始上涨,美联储相信这是暂时现象,因为失业率还没有下来,还维持在5.9%的水平,要知道在川普执政时期,失业率一度降到3.5%,还没有通货膨胀,所以美联储觉得继续宽松银根没有问题,失业率还有下降的空间,还没有达到充份就业的地步。这种宽松银根的做法一直持续到去年11月,美联储仍然每个月购买1千2百亿美元的国债和按揭贷款债务,说白了就是放水注入通货。
到这个时候,美联储的思维方式仍然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模式,受金融危机之后手段的影响非常深,比如说,金融危机之后,量化宽松到了一定的时候该收收口了,2013年开始要缩减购买国债的规模,结果投资市场反映剧烈,一下子抛售债券,造成国债长期利率迅速上升,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去年年初的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警告各地央行官员们,不要公开讨论收缩购买国债的话题,等到通货膨胀浮现,需要收紧银根的时候,他的动作非常谨慎而缓慢,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点不假。
现在回头看,事后诸葛亮一把,美联储应该从9月份开始,迅速的缩减国债收购规模,而不是实际上的,一直从去年11月延续到到今年的三月。用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话来说,历史仿佛给美联储和联邦政府开了玩笑,从金融危机中汲取了太多的教训。看来,经验不总是好东西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