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北京加快购粮 掀起另类经济战?(图)


俄乌战争爆发后,北京当局加快了粮食进口速度。

【看中国2022年5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北京当局不断在全球交易市场采购粮食,囤积了超过市场份额一半的玉米、稻米等主要粮食。俄乌战争爆发后,北京当局加快了粮食进口速度。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4月粮食进口量5062万吨。其中,4月粮食进口总量1360万吨,较3月份增加160万吨,环比增幅13.3%。4月份粮食进口中,小麦69.3万吨,高粱82万吨,大麦80万吨,大豆808万吨。进口金额1642.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21.5%。

若以主粮观察,稻米进口量呈现暴增态势,4月稻米进口量为60万吨,年增幅28.7%,1-4月226万吨,增幅达17.6%;玉米4月进口量为221万吨,增幅19.4%,1-4月进口931万吨,增幅8.5%。

大豆进口量也相当可观,4月进口808万吨,年增幅8.5%,创下历史纪录。

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官媒历年都声称粮食“丰收”,总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是海关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粮食净进口(进口减去出口)的数字是1.39亿吨,2020年比2019年增幅长了29.9%。2021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64亿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18%。

北京当局不断大量进口粮食,引起国际关注和不满。

5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期个别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在国际市场囤积粮食,包括要求中国为全球粮食安全采取更多行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予以否认并表示,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积粮食。”

“天钧政经”团队在《居心叵测 中共要发动另类经济战》文章中认为,中共在全世界大量购买粮食大概有三个企图:

1、对内“维稳”,无论是民生还是经济相关领域,都需要粮食。尤其在疫情不断反复出现的情况下,中共采取极端的防控措施--封城,非常容易引发百姓们的恐慌。各超市都出现抢购生活物资的现象,尤其是粮食和食用油更是被抢购一空。

2、对外进行“粮食外交”,中共给缺粮的国家赠送粮食拉拢对方可是有先例的,1959至1961年三年大饥荒时期,中共仍然持续着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及赠送粮食,致使国内饥荒更加严重。

3、利用粮食及衍生的产业链,精准打击某个国家和地区。即使中共不主动出击,但是缺粮的国家内乱,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这也分散了国际社会对中共作恶的注意力。

今年4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透过《求是》杂志重申粮安是“战略问题”。他还于三月的“两会”中强调,必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对此,位于台北的前世新大学国际事务处处长吴巨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近年的国际紧张情势和中国境内爆发的最新疫情都让习近平更关注粮安问题。

吴巨盟说:“2018年之后,川普(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让中国警觉,美国除了对华为、晶片这种高科技产品制裁之外,会不会连农产品都当作战略物资来制裁中国?那可能就会形成粮食安全的危机。另外,今年2月发生的俄乌战争,引起了近期粮食、农产品(价格)飙涨,甚至带动通货膨胀。我们从2022年(中共中央) 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国)要控管粮食安全,不要发生‘返贫’。”

虽然已囤粮多年,但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研判,北京当局近一年多来大举向外采购粮食背后的原因,可能和境内加剧的粮食缺口有关。中国现在大约需要进口二成粮食,由于种粮食亏损、房地产开放暴利,地方财政对卖地依赖性加强,占用耕地较多,这一缺口会越来越大。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