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喝一碗奶茶就能体验最传统的热情?(组图)
听《顶碗舞》谈蒙古人传统的待客方式
广袤的草原上,人与天很近,蒙古人必须互相倚偎、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图片来源:Pixabay)
当你聆听神韵艺术团创作的一首经典交响乐《顶碗舞》,绝对能感受到音乐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画面:在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蓝的天空下,广阔的草原上,近处风吹草低,远处雄鹰飞翔。突然,一声马儿奔驰而来的长啸打破大草原的宁静,蒙古骑手现身地平线;渐行渐近的蒙古草原上,一个个白色蒙古包帐篷映入眼帘。只见一位身着皮草的年轻女子款款走出帐篷,她头顶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递给远道而来的宾客,奶茶随即被一饮而尽。与其他民族相比,这正是蒙古人传统的、热情的待客方式。
相信如果你前往大草原、途经蒙古包前,也一定会停下脚步,加入这一场宾至如归的欢歌宴舞的。
神韵音乐试听:2017神韵交响乐《顶碗舞》
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TW/video/_video_886703d41fa2466c8fe44b69a2de8aa6/Mongolian-Bowls---2017-Shen-Yun-Symphony-Orchestra
一碗蒙古奶茶的热情
大家对蒙古草原的印象,是一望无垠的广阔草原,水草丰美、牛羊遍地,总是美得令人窒息,但实际上,草原上充满了危机和挑战。在雨水稀少的季节,河流干涸,树木凋零,青草枯萎,野生动物失去庇护之所。干燥的夏季,得面临野火的不时威胁;寒冷的冬季,人们要忍受零下几十度的漫漫长夜。
在这循环往复的环境中,蒙古人到底是如何走过这一千多年的岁月?或许,低矮健硕的蒙古马、成群的绵羊,也就是这些陪伴着蒙古人千年的动物,能够让我们找到真正的答案。
蒙古人在不断迁徙中,依靠牛羊为生。渴了喝牛奶,饿了吃羊肉,冷了穿羊皮大衣。没有其它的选择,这就是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广袤的草原上,人与天很近,蒙古人必须互相倚偎、和睦相处才能生存。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今天,一个蒙古包的陌生访客,无需通名报姓,就能够体验到蒙古人千年不变的热情、好客:先喝一碗主人亲手递上的奶茶,品味那经过盐分调合过的饱含热情的味道。
《顶碗舞》——蒙古人的生活写照
神韵2008年出品的《顶碗舞》(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
神韵2017年出品的交响乐《顶碗舞》由D.F.作曲,净弦配器。现在,让这首经典交响乐带你走进一望无际的草原——蒙古人的故乡,去细细品味蒙古人的游牧文化。
《顶碗舞》的开端,以弦乐铺设一段沉稳的背景,木管乐器奏出金鹰翱翔天空时的鸣叫。
随后空灵的乐音,展现出蒙古长调民歌的旋律,这种旋律以拉长的音调,描绘天地间开阔的意境,悠长而舒缓,表现蒙古人的潇洒、勇敢、热情和无拘无束。
神韵交响乐在这一节段,以二胡和大提琴模仿着蒙古歌手这种直抒胸臆的长歌吟唱,以及为他伴奏的马头琴的旋律。马头琴是蒙古所特有的乐器,但并非用真马头做的,只是形状像马头而已。
当顶碗舞旋律开始后,身着传统的蒙古服饰的女人们一一从蒙古包里走出来,张开双臂,旋转的舞姿优雅有力。她们头顶一碗奶茶,迎着草原之风,脸上洋溢着明亮的热情,招待远方的来客。
蒙古女子舞步轻盈,常以抖肩、翻腕等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热情奔放,神韵交响乐以中国的乐器二胡加上中提琴及欢快的木鱼声,打造明快的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特点。
蒙古草原上的寒冷、荒凉、无情,造就了蒙古人的坚韧不拔和对生活的热爱。(图片来源:Pixabay)
接下来,则是琴弦和木鱼上飞出奔腾的旋律,嘹亮的小号奏响蒙古人举行马术比赛的场面。马是蒙古人生命的活力所在。射箭、格斗和马背上的杂技,只是每位蒙古人技能中的一小部分。这是一段华丽的乐章,这是大草原上的天籁之音,情与景相交融、天与人合而为一。
聆听至此,我们将会突然明白,正是蒙古草原上的寒冷、荒凉、无情,造就了蒙古人的坚韧不拔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空旷的大草原上,一个游牧的家庭,需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见到另一个家庭,那种游牧的日子,见到的每一个笑脸都是珍贵的。
蒙古人的无畏、乐观、热情,倚重上苍的传统生活与文化,世世代代,千年传承。他们的传统也提醒着我们,有时你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中与自然共处,而不是改变它。
聆听神韵交响乐《顶碗舞》,你也会体验到: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蒙古奶茶更能增加你战胜困难的勇气,更能够体会到蒙古人的乐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