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尬玩”中国元素终究失灵(图)
尽管好莱坞结合中资,并热脸奉上中国元素,今天都被说成是在“尬玩”(硬凑、敷衍)。(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22年5月2日讯】《月球殒落》(Moonfall)原本被视为好莱坞年度大戏,历经二月初台湾、北美先后上映,三月中取得中国获准登陆,四月底转至香港电影院,现在再透过影音平台付费收看,结果回响恐怕还不如Netflix一些小成本的制作。它拍摄经费高达1.4亿美元,惨亏已是事实,因为连原本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票房也差强人意,还有中国网民说它只是在“尬玩中国元素”,难道以为片中偶尔出现几句中文就能取悦观众?
虽然同为外片强档的《蝙蝠侠》和《神秘海域》在中国也未取得预期的成绩,但《月球殒落》失利,却隐含美国和中国电影业之间,建立在丰厚利润下敏感依赖关系的不确定。
《月球殒落》的导演是好莱坞灾难大师罗兰‧艾默瑞奇(今天之前代表作有《独立日》、《2012》、《明天过后》),主要出资者为中国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也就是罗兰‧艾默瑞奇是取得了华谊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开拍这部号称史诗级的科幻钜片。这样的组合其实过去已很常见,例如2017年在中国大卖的《变形金刚5》,就是中资为底、好莱坞技术为用的例子。2022年的《月球殒落》或可说是2017年《变形金刚5》中美合作套路的延伸,只是命运不同而已。与其说今次票房是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电影观察家早有预言,中国人对好莱坞电影失去兴趣已不可避免。关键应该就在2020年,中国票房市场首次超越了北美。
就在《月球殒落》票房失利连连当下,好巧不巧,《华尔街日报》记者施瓦泽尔(Eric Schwartzel)也在这段时间出版名叫《红地毯》的新书,内容主要纪录一路以来,好莱坞电影为赢得中国数亿观众青睐所做的努力。一开始,美国电影业界人士当然是为了“钱”才纷纷投入中国市场,配合中国审查机构做出内容妥协已司空见惯,这是为应付官方之举,拉拢观众方面,则靠大家所熟知的好莱坞电影“中国元素”。曾经,只要电影里有中国(或华裔)演员,哪怕只是跑龙套,都能成功作为“市场诱饵”,就像X战警里一名仅仅只有一句“时间到了”台词的中国女演员,也能让观众津津乐道。而后,就是中国品牌直接置入,例如《变形金刚4》出现了饮品“舒化奶”;《独立日2》闪过了腾讯QQ画面;以及《木乃伊3》里的中国青岛啤酒招牌。
就施瓦泽尔书中所言,好莱坞电影这类“中国元素”一开始确实颇为吃香,这让许多动辄上亿美元的电影制作,多能借由中国影院的上映至少回收成本(中国电影院分润机制更有利片商),但好莱坞制片却只能愈屈从中国日益严苛的电影审查,有时干脆直接自我粉饰中国政府不想看到的部分,然后,不只片商开始重列中美两地的资产负债表,编剧也转而从“美国观众逐渐减少而中国观众只增不减”的考量写故事,包括一直玩“中国元素”梗。
到2020年中国票房市场首次超越北美的分水岭,中国信心倍增,转而化被动为主动出击,积极模仿美国透过电影业影响世界的经验(其中名人阶级的形成其实和早期共产主义相违),大方撷取好莱坞送上门的拍摄观念和剧本架构,再透过掌握叙事权、资金和市场,开始走自己的路。施瓦泽尔或是以半讽刺地语气说,“就在美国不知情的协助下,中国已将自己的电影业建设成为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国家政治议程的重要部分”。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之战》在中国国内的巨大成功,这些片才是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最爱,票房且根本不需要靠海外市场,中国观众也更乐于接受自己的银幕英雄,不再勉为其难忍受好莱坞电影里的美式意识形态,连美式幽默都无法让他们笑了。结果,尽管好莱坞结合中资,并热脸奉上中国元素,今天都被说成是在“尬玩”(硬凑、敷衍)。
施瓦泽尔新书发表受访时说,很明显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变得愈来愈咄咄逼人,不只军事和外交,他们更试图利用电影作为一种更广泛的美中角力赛场,两国电影业不管是合纵连横还是竞争冲突,都将影响民主或威权价值观谁可以在我们生活周遭得到最有力的传播。
美国和中国电影业之间扭曲的合作关系(尤其两者截然不同意识形态)并不会太快消失,但好莱坞真的不用再去想如何驾驭中国市场,而且既然同时要靠中资方便取得进军中国市场门票,北美票房亏损又有赖中国戏院回填,传统美式电影仅仅取巧穿插一些公式化的“中国元素”,还能吃香喝辣多久?就这点来看,《月球殒落》究竟是不是如许多影评人评价的那么差,或是不是这回真的砸了罗兰‧艾默瑞奇的招牌,其实已无关宏旨了。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