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武术?(组图)
2022第七届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系列文章


武术的身法身形有一部分发展成舞蹈,用于祭祀和庆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武术”一词,在中国可谓深入人心,毕竟武侠文化是华人界特有的、经久不衰的一种流行文化。很多人一听到武术,则会立即联想到武侠功夫武林等。不过,人们对这一项中华传统的概念却多是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有人认为武术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或是属于搏击或格斗的技击之术,也有人认为武术是用来表演的花拳绣腿,不讲究武德。事实上,真正的传统武术,既非体育运动,更非娱乐大众、花样百出的所谓新武术。

武术几千年前就在中国出现了,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黄帝创干戈、战蚩尤,以武止恶抑暴。武术的身法身形有一部分发展成舞蹈,用于祭祀和庆典。

《周易・系辞》载:“鼓之舞之以尽神。”是说古人尽心敬神,击鼓起舞。《礼记・明堂位》载:“冕而舞大武。”大武,是指周武王战胜殷纣的乐舞。也就是说,若用于扬善,如祭典、敬神、欢庆,宣扬善意的合乐,为舞;若用于止恶、胜敌、表现威武勇猛和力量的,则为武。

武与舞,一武(舞)两用,音同字不同,文用是舞蹈,武用是上阵对敌的武术,一阴一阳,一文一武,阴阳平衡,正负平衡,神传文化的博大智慧含蕴其中。

传统武术讲究师承真传 不可随意改动

传统武术在早期是叫作“真传”武术或“师传”武术。结合了道德修养、艺术技法、养生、强身、防卫和制止暴力等多种内涵。因此,传统武术就具备其各派之风格、特点,无论是内家拳、外家拳,门派都非常清晰,且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任何拜师学艺的弟子,都不能擅自改动那一派的风格、特点,一改动了,可能就不是这一门派的功夫了。

在历史上,学习武术是很严肃的事情,是要上阵拼杀的。战场上刀光剑影,稍有差池便可能殒命沙场,武术动作是在战场厮杀的实战中千锤百炼而成,是古人实战临敌之智慧结晶或系统功法,因此一招一式不能改动分毫,因而保证了这些动作传承千年而不变。

如今,武术不再用于上阵厮杀,但拳术、器械之套路表演或各门功力,一招一式蕴都含了古人之智慧与门派功法训练之奥秘,随意改动与编篡,会导致内涵尽失。

大赛组别说明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这在世界武术中是非常少见的。据统计,“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超过300种。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文的不同而造成的。

北方人身材高大,气候严寒,因此多数北派拳术风格气势雄劲,大开大合。南方多水域,南方人身材矮小,其整体拳数风格多变,讲究藏风聚气,擅于手法变化,故有“南拳北腿”之说。

除了各门派众多,理论完整,传统武术既有徒手训练,还有刀、枪、剑、棍等长、短杂器械,既有内功吐纳,也有外功训练。

2022年8月25日至28日,由新唐人举办的2022年第七届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将在美国纽约登场。从2008年首届比赛至今,新唐人武术大赛已经走过13个年头。在过去的六届比赛中,一共送出了22把金奖宝剑,发出了272,300美元总奖金。

在推广传统武术的路上,相信武术大赛对传统武术的坚持,能够燃起老一代武术家逐渐消逝的雄心,坚定中壮一代传承师命的决心,为年少习武者指清未来方向,让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凝聚在一起,共同恢复逐渐失落的传统武术。期盼更多武术界人士及武术爱好者共襄武林盛事,弘扬传统武术,光耀中华武德!

翻开2022年“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的章程,大赛宗旨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大赛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弘扬武德,复兴中华神传文化。”

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上,比赛拳种项目包括长拳类 (查、花、炮、红、华、少林等)、绵拳、通臂、螳螂、翻子、八极等外家拳法和八卦、形意等内家拳法,以及洪、刘、蔡、李、莫、佛、鹤、咏春等南方拳法。

器械类包括:刀、枪、剑、棍等外家器械和形意枪、刀、剑,以及鸳鸯钺、乾坤圈等内家器械。

比赛分组为:男子拳术组、女子拳术组、南方拳术组、男子器械组、女子器械组、少林拳术组、少年器械组。

大赛设纽约和台湾两个赛区,选手可在任意赛区报名参加初赛。现已开始报名。

详情敬请关注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网站:martialarts.ntdtv.com

热线电话:1-888-77-9228


附表:新唐人武术大赛比赛项目、年龄及内容要求。(图片来源:新唐人)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