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害怕这事儿上热搜(图)


字节跳动年轻员工猝死(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2月25日讯】字节跳动也有员工猝死了,28岁的男工程师,还是在公司健身房倒下的,突发心梗,抢救无效。

这里也得提醒那些身处高强度工作环境的朋友,如果本来就加班频繁压力巨大,即使存有锻炼体魄的想法,也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充分的休息,永远排在剧烈的运动前面。

看了死者妻子哭诉的聊天记录,刚怀上孕,天降噩耗,继而发现财务崩盘,自己连下个月的房贷都还不上,在业主群里茫然求助,有没有退房退款的渠道,留一些钱回老家县城,和老母亲一起把遗腹子拉扯长大。

算是很心酸但同时也很理性的决断,如果不是意外,她老公可以在字节跳动把高薪的工程师干下去,房产按揭也能顺利负担,接着孩子直接在大城市出生,拥有一个开阔而乐观的起点,整个家庭的未来都是可以预见的,这也是过去数十年来阶层流动的标准路径。

当然要说风险,无非是中年裁员这类,但这都还算不上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吃青春饭把以后的钱也都给挣了,算下来也是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的分别,属于可以清晰计算的。

最怕的就是横遭变故,作为顶梁柱的生产力一夜没了,于是所有扛过辛苦守候幸福的憧憬沦为刹那云烟,梦醒时分的唯一出路,就是重回县城,立足大城市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沉没成本有如铁牛入海。

脉脉上有人说字节派了5个HR“陪着”死者妻子,加上字节办公用的都是字节的飞书App,死者妻子基本上很难拿到老公的加班数据——据她所称是平日里加班挺多的——以后的举证环节会很艰难。

之前破站那位审核员逝世的时候也有公司删改工作日志的争议,用以隐瞒员工的加班强度及其诱发猝死的推断,当公司单方面的拥有处置办公数据的底层权限时,猜疑的引线就必然被点燃了。

据我所知,这些大公司普遍的所谓危机公关普遍都是“维稳主义”——学得都还很是有模有样——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怎么控制事件发酵,不要让它引发新一轮的舆情。

比如鹅厂某个项目最近裁员,裁就裁吧,走正常流程就行啊,但是因为怕搞出新闻,所以想出来的办法是把时间拖长,挨个劝退,这样被裁员工就不会产生集体性的交流了,你说这样能给公司省很多效益吗,未必见得,而且所有人都累,HR也累,员工也累,然而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硬是要这么不痛快的钝刀割肉。

字节大概也挺害怕这事儿上热搜的,但是正是这种害怕,或者说在员工罹难这种不幸到摧毁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出现之后,如果公司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能让这事情闹大了,那么它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变形,没有安抚和共情,有的只是新鲜划出的隔离区,让家属在里面放声痛哭,只要声音传不到外面就好。

而这种新闻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让互联网大厂的角色更加恶化,它更像是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工业怪物,言必称创造价值,却也只关心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一旦生产资料“报废”了,大厂就不再会对那具不会动弹的躯壳投入任何兴趣,反而抵抗由此带来的对于商誉、估值、利润的威胁。

可是问题在于,如果大厂真的在乎商誉、估值、利润,它就更应该在员工遭遇横祸时多表现出一些人情味,这种投入从成本上来看几乎不值一提,却具有性价比极高的“收买”回报,是你去捂盖子赚来的那点儿蝇头小利完全比不上的。

可惜的是,年轻的打工人猝死消息隔三差五,真正处理得足够体面的公司几乎没有,大家都在比烂,都在争先恐后的自证所谓资本家吃人不吐骨头的妖魔形象,怎么说呢,非坏即蠢。

更新一下:字节的朋友表示死者的飞书账号已经移交给了家属保管,数据也都是完好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