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官办慈善医院抚恤病残 如今中国百姓看病难(组图)


中国古代早在北魏时便有官立慈善医院。而今大陆老百姓看病难,费用昂贵。(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抚恤病残是中华传统,中国古代早在北魏时就有“使京畿内外疾病者咸令居处,便医治之”的官立慈善医院。唐代配套的政策是把许多寺院改办成悲田养病坊,用寺田租米作为维持经费。

唐代时武宗发起灭佛运动,配套的政策是把许多寺院改办成悲田养病坊,用寺田租米作为维持经费。到了宋朝,虽然许多佛寺又恢复了,但这套制度仍得保留,京师有福田院,全国各地有安济坊。


2020年1月6日,“伯曼儿”在微博发布三张自拍(左),并配文“年会妆”。20多天后的2月1日,“伯曼儿”(右)挣扎在死亡线上。(图片来源:“伯曼儿”微博)


2020年2月1日,“伯曼儿”通过微博挣扎,发出求救信息。(图片来源:“伯曼儿”微博截图)

明代嘉靖时来广州一带游历的西方传教士克路士,曾撰文介绍中国地方政府收治贫困病残患者的情况——跛子和瘸子,有的没有直系亲属,有的虽有,却不肯养或者没有能力养他们,他们就向皇帝的赋税监督官(指地方官员)上诉;于是他们的亲属受到官吏的审查。

如果亲属之中有能力赡养的,就叫最近的亲属尽其义务养活他们;如果亲属不能赡养他们,或者在当地没有亲属,赋税监督官就下令把他们收纳到皇帝的医院

因为皇帝在各城都设有大医院,其中有很多房间。医院的官吏要负责供应那些卧床不起的人所需的房间,皇帝的国库要为此付出足够的租金。

没有躺在床上的瘸子每月领一定数量的大米,靠这份米和他们在医院内饲养的一些鸡和猪,他们足以维持生活。所有这些都充分付给,没有失误。同时因为那些被接纳入院的人一般都是患有不治之症,所以他们得到终生的赡养。奉赋税监督官之命而被接纳入院的人都登记入册,每年医院的官员要报告花费数字和救济贫病的情况,如有差误或玩忽职守,那他们就会因此受到严惩。(英国C.R.博克舍编,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华书局) 

宜加说明的是,克路士所谓“跛子”和“瘸子”,泛指丧失了劳动谋生能力的残缺人,所谓“医院”,则是指残疾人收容所,中国人的叫法是悲田院、养济院、安济院等。所谓“医院的官吏”,就是指那些受政府指派管理这些机构的人,其实并无官职编制。 

本文留言

作者完颜绍元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