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湾国宝念歌艺术家杨秀卿于中华民国总统府内表演。(图片来源:中华民国总统府/维基百科)
念歌是台湾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表演方式有一人的自弹月琴自唱;也有二人组以月琴、大广弦乐器为主的,亦称“一对手”;也有加上其它乐器壳仔弦、二胡或笛或锣鼓等的伴奏。而记录念歌歌词的小册子被称为歌仔册。实际上,台湾已经鲜少有机会能听到这古朴乐器月琴的伴奏和念歌音乐了。
关于歌仔册,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是这样记载:“歌仔册歌仔,和一般的歌曲小谣、民谣小调意思相同,其内容或为历史传说,或为民间故事,或为日常所闻所见。早期的歌仔随着闽南的移民传入台湾,慢慢的演变成深具台湾地方特色的台湾歌仔,呈现和早期歌仔完全不同的韵味。……歌仔是口头流传的文学,为了便于记录和传诵,于是有人将唱词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歌仔册,就是歌仔的唱本,充满了来自民间的生命力,用词生动活泼,可视为一种珍贵的时代语汇纪录。”
念歌主要是用台语来唱述,看的乐谱则是工尺谱。而歌仔册最初是手抄本,清末的时候有人将歌仔唱词印成册后出版。通常歌仔每四句为一段,每句最后一个字押韵,也有第三句最后是不押韵的,也把这样的体裁称为四句联。因为“歌仔”是唱给一般民众听的,所以唱念的是当时的白话文。又因歌仔册题材丰富,记录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所使用的方言、语音词汇等亦被当成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可以藉着歌仔册去了解当代社会情况和文化。
针对台湾早期故事的歌,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劝世歌”。歌词以处世劝善为主,“大家请过来听,我要开始念歌了,我们做人就应该要诚实、端正,所谓的虎死会留下皮,而人死也应该要留个好名声,千万不要遗臭万年。人们都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其实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出卖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只要努力奋斗不走邪道,过得积极无愧于心,那人生就没有什么忧愁、害怕的事,生活才会安乐。”
念歌主题除了像这类的警醒世人劝善歌外,还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主题的。这样的文化瑰宝于现今传承上亦遭到困境,随着老艺人辈渐渐逝去,会和懂的人、甚至是听过念歌与念歌人的民众也是越来越少了。现在除了台湾国宝念歌艺术家杨秀卿比较被台湾人知道之外,在恒春一带弹奏、具有四分之一原住民血统的陈达(1906─1981),或许是最被人们认识的念歌人,而陈达演唱的民谣也最常被人们津津乐道,据说没受过教育既不识字也不懂乐谱的陈达以无师自通的月琴来伴奏和唱出自编的歌词述说长篇或短篇的曲目,其中以“思想枝”(一称“思想起”)最受欢迎。
陈达的风格节奏自由,又吟又唱的特色被台湾民族音乐家史惟亮和许常惠发掘后,也被邀请到台北演唱和录制唱片。许常惠更说陈达是“未经人工改造的游唱诗人”。所幸当时有录音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现在也可在网络上听见这沧桑富有故事的绝响。
另外,要现在的年轻人讲一口道地轮转的台语是寥寥无几,更别说要唱念歌还得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信手拈来就是一佳作。
因此,现今除了要努力推广台湾念歌艺术文化之外,如何传承这一项技艺、让它继续保持下去,就成为了一大课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