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拍摄的照片显示,卡车载着货物,沿着连接中国和西藏的新公路行驶(图片来源:MA PENG W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2月3日讯】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继续刊登“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报道。两篇,一个是评论,一个是通讯。这篇《“青藏铁路人”的不朽丰碑》的通讯,记者是杨月,周伟。周伟10年前就是中国青年报驻铁路记者站站长,副处级干部,现在估计已经是正处级干部了。
此文是写共产党如何修建青藏铁路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在这个报纸工作34年的记者和编辑,我粗粗一看,就能看出很多处欺骗世人的谎言。
1,明明是1959年至1962年三年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许多经济建设项目不得不下马,没有粮食吃,怎么让人干活?而且是重体力劳动。但是中国青年报是这样解释青藏铁路1961年停工的:
但由于青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1961年,青藏铁路建设被叫停。
2,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习近平的中宣部现在内部肯定是下了指示,不许表扬邓小平,所以,邓小平1972年恢复工作,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全面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使经济不至于破产崩溃,青藏铁路又复工,但是中国青年报把这个功劳记在了毛泽东身上:1973年,毛主席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此后,沉寂了13年的青藏铁路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1974年,铁道兵挥师高原修建青藏铁路,用风枪、铁锹、榔头打响了这场艰苦的大会战。
3,1973年恢复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是铁道兵,正确的说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但是中国青年报有意隐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提铁道兵。
4,如果能不提铁道兵最好,但是又不能不说,因为下面介绍了这个阶段因为施工死了很多人,提了铁道兵,军人就是牺牲的嘛,就好交代了:
平均海拔约3600米的关角隧道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重难点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塌方灾害频发,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在青海省天峻县烈士陵园内,长眠着55位英灵。他们之中,最小的19岁,最大的也才23岁,他们用生命谱写出青藏铁路建设史上独一无二、壮怀激烈的英雄篇章。
5,不仅如此现在修建青藏铁路,也是大肆侵犯职工的利益,甚至健康和生命,所以,报纸说施工的中建一局前身是铁道兵部队,但是铁道兵精神一直在。所以就可以解释这样的场景了:
在这里的每一天,建设者都在向生命极限发起冲击。程红彬所在的16标段位于唐古拉山脉深处,平均海拔48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0%。
“国家铁路建设代表国家形象,代表民族形象。从一开始觉得艰难,到最后很坦然,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参建员工不叫苦叫累。大家也是在这个艰苦的地方凝聚出革命的友谊、战斗的友谊。”程红彬回忆,参建员工时常挂着氧气瓶,身体不适的时候在高压氧舱治疗,但没人打退堂鼓。
小粉红老是骂美国修不了高铁,修建铁路速度太慢,但是那是因为美国人不能这样拿职工当奴隶。
6,中国的高铁和普通铁路亏损巨大,青藏铁路更加严重,所以该文只字不提营利状况,只是这样介绍:
时至今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已15年。截至今年6月月底,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运送货物6.9亿吨、旅客2.67亿人。
运输数据应该是“人次”,但是没文化的中国青年报又犯了这样的错误。
1985年我进入中国青年报不久,我们报铁路记者站站长孙亚明在西藏采访的时候,和汽车一起掉进了雅鲁藏布江。河水刺骨的凉,使他身患重病,人事处副处长王宏猷赶到拉萨处理他的抢救。孙亚明回来给我们讲话,讲述了西藏人的生活状况,因为高原缺氧,西藏人平均寿命不到60岁。后来,20年后,孙亚明又去西藏,还是连车一起掉进了河里。
大约我出国前两年,2015年,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时候,在医院遇见了孙亚明。他戴着脖套,歪着脖子,身体状况极端糟糕。他跟我说:“因为高原缺氧,司机是内地人,开车就免不了脑子不听使唤,所以又掉进了河里。”第二次车祸之后,他才知道内地人到了西藏连车也不能开。两次车祸,使得孙亚明颈椎受损,身体损伤极大,但是报社对他很不好,他和报社打官司,当然和我一样也输了,这是周伟的前任。这些事情就绝口不提了。连孙亚明的名字也不敢提。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中国青年报肯定要吹嘘一下自己的记者站几十年前就关注中国铁路建设。和西藏铁路。而且,孙亚明80年代写过《中国铁路悲歌》。1万字!那是一篇批评报道。
这样的自然环境,修建青藏铁路死了多少人,又是共产党竭力隐瞒的,中国青年报也就不提一个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