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官鼓吹“勤劳”爱国 评论:谁逼港青躺平?(图)
香港维多利亚港黄昏日落景色。(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1年12月2日讯】中共在国内打击“躺平”,香港教育局长杨润雄日前也跟风批评“躺平主义”,扬言要“对症下药”。当局11月30日公布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在原有9种首要价值观和态度之上,新增“勤劳”一条,又要求从小加强学生“爱国爱港”观念。评论质疑,《国安法》剥夺港人的人权自由,争公义、鸣不平的青年人动辄得咎,到底是谁在逼人躺平?
去年6月《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改革教育成了特区政府的重点项目之一。课程发展议会于去年12月成立“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在学校优先推行价值观教育。
今年11月28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网站发表文章,称香港社会近年出现种种歪风,包括沉迷网络游戏、在互联网散播虚假、误导和煽动仇恨信息、不良的性资讯和引诱,令一些青年人受影响而耽于逸乐、走歪路、对前景失去信心云云。他特别引用大陆词汇,称近来出现的“躺平主义”更令人忧虑,“这种消极的人生心态,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长远会窒碍社会的进步。”
删去“尊重人权”加入“爱国爱港”
杨润雄话音刚落,教育局30日最新公布89页的中小学适用《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立场新闻》报导,改架构是参考了当局2008年《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指引》而编订,但当中“尊重人权”、“以批判思维认识祖国”等学习目标已经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爱国爱港”。
《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中提到,价值观是人们判断对错、抉择取舍及行为态度背后的标准和原则,要作出这些决定前,不应单纯考虑个人立场和看法,也应以“国家的福祉”和社会共同持守的正面价值观等为基础。文件又称,价值观教育应从小加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守法意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历史、尊重国家象征和标志(包括国旗、国徽、国歌)、认识《宪法》和《基本法》的重要性,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明了“保家卫国”责任云云。
价值观教育加入“勤劳”惹质疑
呼应教育局长批评“躺平主义”,新课程架构中加入“勤劳”作为第十个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文件称,称随着社会富裕,一些恶习和坏风气,如“侥幸心态、懒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逐渐形成,对青少年带来负面的影响。建议集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动手动脑、体验实践、出力流汗,让他们藉劳动及服务锻炼体魄、磨炼意志,“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众新闻》引述资深中学教师表示,对教育局将“勤劳”加入为首要价值观感到奇怪,因为“责任感”、“承担精神”等本来已列载于首要价值观和态度,新加入的“勤劳”,实际教学上要如何操作?他又说,突然加添价值观,令学校工作要再调整,质疑教育局是因为国内号召“抗拒躺平”,因此要“交差”。
这位中学教师也提到,上月教育局才去信学校,关注学生压力问题及近日学童自杀事件,如今突然又要学生“勤劳”,前后矛盾。他认为当局没有思考过“躺平”心态的原因,忽略了躺平心态背后的青年问题。
没有无缘无故的躺平
香港资深传媒人、前记协主席杨健兴在《众新闻》撰文指,中国内地出现“躺平”主义,有其特定社会、政治因素。香港社会经历反送中运动冲击,影响陆续浮现,不同阶层出现所谓“躺平”心态和生活态度,并非无缘无故。他反问,“是谁说要放弃一、两代年轻人?是谁不断令他们困扰自己的未来是在香港抑或是大湾区?是谁在散播恐惧,令他们担心言行触动红线,犯煽动罪?”
杨健兴指出,《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红线无处不在,“言论、创作、新闻空间收窄,风险增加,社会弥漫恐惧不安,自我审查、被审查现象普遍化”。那些仍留在香港的港人,被迫急速调整言行尺度以减少风险,“未能适应、无法适应的惟有‘躺平’”,而官员新增“勤劳”价值观,以为可抗衡“躺平”主义,到底是反映对社会现象完全不理解,还是回避问题?
时事评论员吴志森也在Youtube节目分析指,香港出现“躺平主义”的原由,是在《国安法》的政治新常态底下,说什么、做什么都动辄得咎。香港青年跟大陆年轻人一样,买楼买不起,结婚结不了,还失去了言论自由,民主人权也无望,“躺平的话还不会被捕。站起来讲出内心世界的话,为社会和弱势人群抱不平,却随时会被捕。在社会上,做公务员多作评论会丢工作,搞社运分分钟要逃亡,那么与其积极,不如躺平。”尽管港官拾中共官员牙慧打击“躺平”,但吴志森指,实际上一般香港人还在拼搏努力赚钱,赚够了就移民远去,官员的文章可谓毫无意义,“只是献媚大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