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们做核酸检测(图片来源: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1月1日讯】如果不是一篇前官员的文章,人们不会注意到边境小城瑞丽因抗疫所承受的代价:五次封城,停摆7个多月,持续折腾之下,民生艰难。
瑞丽的困境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由于普通百姓的抗议声音遭到屏蔽而很少有人问津。天灾人祸背后,屡屡上演的是中国政府对言论的压制。
前官员求助:疫情榨干瑞丽
10月28日,瑞丽市(原挂职副市长戴荣里)在其个人微信号五千里江山上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他写道:
“请救救这个英雄的城市吧!”
“疫情,无情地劫掠着这个城市,一遍又一遍,榨干了城市最后一丝生机。”
“五次封城,已经让这个城市……发生了无数的错位。”
“一次封城,就有一次严重的情感和物质的失去,一次抗疫经历,就有一次怨气层层的叠加。”
“公务人员在长期劳累中经受了一轮又一轮磨难,老百姓在一次次的折磨里耗尽了维持生活的所需。”
该文引起公众关注:瑞丽和缅甸边境线犬牙交错,很多缅甸人在瑞丽做玉石生意。因缅甸疫情失控,导致瑞丽输入型疫情几度反复。在一刀切的治理模式下,最基层的瑞丽市民承受了最大的压力。
普通市民的呼吁,无人问津
戴荣里的文章只是泛泛描述,并没有触及更多实质问题。实际上,瑞丽工厂停工、商业停业、贸易停摆,瑞丽百姓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呼救,却受制于新闻审查,声音很难抵达外界。
瑞丽学生林零七_7在新浪微博发帖称,她在外地求学,因为封城,已经一年没有见过家人。她家在临近边境的姐告,家里的店铺全部被清空,家人被赶到瑞丽,有家难回。
她说,“人民无论在物资还是心理上都快崩溃了。在瑞丽的人民,他们所有的求救信号都发不出来,(我不说的太明白,应该你们也能猜到),除了发不出来,能想到的所有方式都试过了。”
网友严逗比阿说,从3/29号开始,瑞丽市一直处于封城的状态,常住人口从50万降到现在的10万不到。因为生活停摆,很多人逃离了瑞丽。
“带着手铐抓人去隔离,管你是不是密切接触者,都拉去隔离;非要把人拉去床板都没有的板房中去,这是关畜生吧!”
针对这位网友的说法,瑞丽市一位政府官员对媒体回应道,“常住人口从50万降到10万的说法有些夸张,20万人还是有的。”
一位叫泰拉瑞亚的Poco的网友在微博说,“我是瑞丽人,这两天能转的都转了,但基本都被夹了”。她评论说,“主流媒体对于瑞丽疫情没有关注,只有微博上零星的消息,可是,屏蔽信息不是抗击疫情的方式”。
网友淑小婷也在Ta的微信公众号上说:“瑞丽的很多消息被屏蔽了,很多声音出不去;这一年我们是多么渴望被外界报道!被外界关注!很多市民发声被强制下线,无论任何平台只要有人想发声求助,消息就会被很快压下去。我们能怎么办?”
一位在大学新闻学院任教的教授在微信朋友圈上说,瑞丽正在为新闻荒漠化买单。
压制不满言论成为危机处理“标配”
戴副市长因其政治身份,文章尚能传播,但瑞丽普通百姓的声音,却大部分死于网络审查。
每一次天灾人祸背后,都有中国政府进行舆论钳制的因素推波助澜。
2019年底,吹哨人武汉医生李文亮在微信提醒同行注意保护,被公安警示和训诫,罪名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言论”。
从政府到官媒,中共对于真相的隐瞒是系统性的。
我们还记得,在疫情开始阶段,包括中央地市台在内的官媒,都曾大张旗鼓地宣传那条“8名散布谣言者被查处”的新闻。
后来武汉紧急封城,证实了疫情的严重性。起初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可控,不会人传人”,结果导致世卫组织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酿成了持续至今的全球大流行。
地方政府回应避重就轻
针对瑞丽市民和前副市长的求救声音,瑞丽市长尚腊边接受采访时说,该市暂不需外地援助。
尚腊边称,戴荣里所用资料过时,不代表组织,只代表个人。记者追问,网上反映瑞丽百姓疾苦的文章是否属实?他回答说:请你们关注一下官方的,私人的不要关注。
据环球网报道,瑞丽市委书记毛晓称,此次舆情充分暴露出民生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各部门要引起警醒、深刻反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但他话锋一转,继续说:“要严防不法分子利用民情舆论、虚假信息进行恶意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加强舆情研判预警,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戴荣里的文章发布以后,遭到了地方官员的抵触。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戴荣里说,文章发表后他接到了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电话。
10月28日,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游燕斋评论”中,发表了一篇声明作为回应。他在文章中说:“如以各种名义想阻止我发相应文章的,请免开尊口!”表明他也受到来自正能量舆论场的压力。
微信公众号“清川书房”的作者连清川说,瑞丽地方官员之无知与无情,拒绝求助也不去救别人,都是前现代社会闭关锁国、孤岛政治的方法论。他还说:“边城是沉默者,快要溺水时,也只能发出微弱的呼救。而现代社会的目标,就是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沉默者沉没。”
原题目:瑞丽困境:前副市长发文求助,现市委书记严防舆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