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服饰对世界的影响(图)
服饰是一种有形的文化现象,但以人为本的服饰理念,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历代汉族服饰主要以大袖宽衫为主,历经千百年沧桑。进入民国后,服装款式因受外来潮流和革新思想的影响才有新的变化。回顾中国服饰的发展,可见中国服饰也有受到外来和不同民族服饰影响的历史,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其它国家的服饰。
是以中国古代服饰在保持自身个性之余又融入了多元文化,从而产生千姿百态和璀璨绚丽的华服。
纵观东西方的服饰文化,可见两者的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的服饰观念,因此才有大袖翩翩、宽衫袍服的鲜明个性服饰。反观西洋服饰,他们更注重人的存在价值,服装上衣强调窄瘦,造型趋向人性化,以突出人体自身形体的美感。
服饰是一种有形的文化现象,虽然东西方服饰文化观念不同,但服装为人服务的宗旨是一脉贯通的,以人为本的服饰理念,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条永恒的真理。
东服西渐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初步打通了东西方的枢纽丝绸之路,使明亮、柔软的丝绸以商品形式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西域、中亚细亚、印度及欧洲诸国。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丝绸的价格一般都很昂贵,西域及西欧一些国家都想得到丝绸的原材料――蚕子和桑树,当时汉朝政府便严禁蚕子和桑树西传,由此引出了一些蚕桑西传的故事。如“查士丁尼国王的烦恼”,便流传在丝绸之路一带。
故事发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东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正在与波斯人打仗。在东罗马帝国有两座城市是重要的丝绸中心,是在加工中国的蚕丝,而这同时是东罗马帝国的重要收入之一。但关于蚕丝得从波斯商人那边购入一事,令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国王十分头痛。
一天,有两位僧侣进王宫对国王建议说:“为免波斯商人利用中国丝绸刁难我们,只要把中国的蚕子和桑苗带过来,我们的国家就能自己生产丝绸了。”于是,国王便派他俩来到中国江、浙一带学习养蚕和缫丝,并学会了织锦。他们弄到了蚕子和桑籽后,在泉州买通了一位船家,秘密混出了层层关卡。在西元552年(中国南北朝时期梁朝末年),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便传入东罗马帝国。
东传日本
中国的丝织品自古以来闻名海内外,并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唐代,丝绸销往日本后,受到日本朝野的喜爱,被称为“唐绫”。当地各阶层人士都喜穿“唐绫”,日本都城也约于西元七、八世纪开始仿织“唐绫”。这种纺织技术很快就在日本的博多港盛行,并成为了古日本的丝织业中心。这种丝织法亦被称为“博多织”。
清代,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扩展至绉绸、绫子、纱绫、锦、缎子、金丝布、葛布等,日本的服装风格也深深受到这些纺织品的影响。我们今日看见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还明显可见唐代服饰的影子。中国的丝织品不仅仅是商品,还化身成为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使者。因为这些丝织品除了在古时候销售到日本、高丽(今韩国)之外,还销往了印尼、柬埔寨、越南、伊朗等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