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阅兵式上,新升级的DF-5B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出场。(图片来源:IceUnshattered/CC BY-SA 4.0)
【看中国2021年10月14日讯】(法广RFI)冷战又回来了吗?这是世界报在国际版的一个重要标题。报纸拿上个世纪英国记者乔治・奥威尔在美苏之间的平衡来对比思考现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当时乔治・奥威尔的观点是,美苏双方都很害怕在来自对方的核武器袭击中被摧毁,于是形成了一种威慑力平衡。
1947年到1991年间的东西方冷战,在军事上,意识形态上,经济上造就了四十年间的国际关系。
那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法国世界报引用蒙田研究所的顾问米歇尔杜克罗斯的话说,冷战以某种形式又回来了,这是事实。
虽然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安抚大家说,美国既不想看到新型冷战,也不想看到世界被分裂成呆板的阵营。但是世界报说,北京在区域地缘政治上心高气傲,至少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好在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军事冲突,所以才说这是冷战。
第一次冷战,美国面对的是强大的苏联和脆弱的中国。这次不同,现在美国面对的是非常强大的中国,和虽然没落了但仍然还很生猛的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中国还是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伙伴。很多全球性大问题,象应对气候反常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一起回应。
那么第一次冷战东西方的策略是什么呢?法国世界报引述奥威尔在1945年10月19日发表在英国左翼的论坛周刊上的文章说,他预见在美国有了核弹之后苏联也很快会有,从而形成了威慑制衡,在两三个超级大国之间形成长期冷战的局面。这场大型冷战的结束是以并不和平的和平为代价的。“不和平的和平”这句话后来被杜鲁门总统的顾问,银行家巴鲁克拿去用了。
已故法国政治学大家雷蒙阿隆做过进一步解释。1949年8月29日,苏联引爆第一枚核弹,比美国人预计的要早得多。这一下转变了局势。阿隆说,美苏谁都不愿,也没有能力联手统治世界。于是在都有可能遭到对方袭击的局面中,达成不造成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默契。这个理念维护了欧洲的和平,可是在亚非国家美苏两派阵营还是造成了几百万人死亡。
到了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莫斯科的青年外交官乔治・凯南往华盛顿发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他提出,面对苏联的集权统治,美国先让步,然后等苏联妥协,这样做是没用的。他要推动苏联的失败,通过建立美国的盟友联盟来彻底破坏苏联的扩张。凯南的这份电报后来成为美国冷战40年间外交策略的基础。
法国世界报说,美国总统拜登是经过第一次冷战训练的。面对世界上各种新出现的集权政体,拜登要召集世界民主国家峰会。针对北京,拜登政府又开始贯彻凯南路线。
法国世界报引用前联合国负责维和工作的副总干事盖埃诺的话警告说,现在出现核战争的危险系数比过去的冷战期间还要高。由于策略上的云山雾罩,威慑制衡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现在这次冷战更危险。报纸引述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哥马特的观点说,以前美苏对立的冷战时期国际体系是固定的。现在中美之间的对立是在生态环境恶化和新技术普及的背景下的对立。哥马特的意思是现在的冷战不再是两级对立,而是变化无常的多极在冷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