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外国制裁法》缓入港 习近平回心转意?(图)


《反外国制裁法》暂缓纳入香港法律文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8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反外国制裁法》暂缓纳入香港法律文件,是什么改变了习近平的心意?学者指出,一旦法案在港实施,将造成金融的灾难性后果,并且后患无穷。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决定暂缓表决把《反外国制裁法》纳入港澳法律文件的议案,但会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据英国BBC报道,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分析称,人大常委会突然叫停议案情况不寻常,可能是中方高层作出的临时决定。这部法律原本是政治表态多于实际作用,但是一旦在港落实就可能进一步影响外资的信心,可能是考虑到经济原因。

中美此前就贸易、新疆、香港、台湾和人权等问题发生摩擦,双方曾互相对彼此的官员、个人或机构进行制裁。中国在今年6月落实《反外国制裁法》,让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把外国的人或实体加入制裁名单。

但是,由于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如果要实施则需要更多的行政程序。消息引发不少在香港的外资公司忧虑,香港美国商会也表态,希望与官方对话,了解更多法例细节。

美国已经针对包括香港政府特首林郑月娥在内的多名中港官员实施制裁,包括中资银行在内的多家在港银行也停止向这些被制裁官员提供金融服务,一旦《反外国制裁法》落实,无论是执行中方或美方的制裁令,在港银行都面对巨大压力。

《反外国制裁法》是为报复外国提供法律依据,此举将无可避免会加深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无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各方博弈将更加激烈。所以该法律主要对外作用有两个:一、反击报复;二、展现中南海的政治意愿。

实际上,《反外国制裁法》和香港的金融和商业制度背道而驰,这才是关键因素。中国经济困难重重,要依靠香港支撑,不能让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有任何闪失。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撰文《谁能逃?中共内斗及金融战中的金融机构们》指出,相信这些金融机构们已经开始在中美两边游说,综合来看,一旦到了必须二选一的时刻,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会选择靠向美国而不是中共,因为美元对这些金融机构来说很重要。国际金融机构可能会退出香港,因为他们不是非要在这里开设分行开展业务,也可以选择去东京或新加坡。

随着中美两国在2019年互相加征关税和双边关系急剧恶化以来,2020年的政治和经济局势更加复杂,而且COVID-19疫情的爆发也带来更多的挑战,这让大多数的国际企业把中美关系列为未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首要挑战。香港有超过200家银行,一旦中美金融战扩大化,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只能选择离开香港。

唐新元指出,自从港版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光环已经褪色,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断衰退。中共在法律制度上再增加限制,以及推出脱离国际规则的措施,将进一步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学者钟剑华指出,反制裁法表决前夕,股市蒸发约9万亿港币,一旦法案在港实施,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或成为压死香港的最后一根稻草。若香港倒下,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连锁反应。

香港公开大学前教授、国际关系时事评论员赵雨乐对《美国之音》表示,习近平当局正尝试以审慎态度面对中美经贸关系。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则表示,在香港实施反制裁法会出现难以解决的结构问题,这才是习近平当局的最重要考虑。许桢说:“香港的金融制度,香港的银行制度,香港的会计制度,乃至很多牵涉到商业的法务安排,法律的一些条文,还是跟英美体系直接联系,更重要的是它们都用美元结算。”

美元作为美国发行的货币,美国联邦政府随时可以禁止特定对象以美元进行交易。

许桢说:“如果你把反制裁法硬推到香港,将会后患无穷。这(叫停反制裁法)是否一定程度上打击现在领导班子的威信呢?我觉得,本来本届政府,不管是党中央还是国务院,它们对金融体系的熟悉程度,一直以来评价都比较一般。现在的领导班子,不管是党也好,政府也好,它们对国际金融的掌握究竟有多到位,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短板和变数所在。”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