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渐少了?这小国让东欧开始警觉(图)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图片来源: HANNIBAL HANSCHKE/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8月4日讯】8月3日,《日经亚洲》杂志指出,近来立陶宛对中国的态度大为转变,甚至已经让更多欧洲国家反思对华政策,而与北京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台湾一直在增加与欧洲之间的联系。
7月,台湾于立陶宛设立了“台湾代表处”,这是第一个在北京邦交国境内使用“台湾”名称之外馆,在立陶宛外交部新闻稿内,也表示秋天将于台湾设立代表处。尽管此举将会激怒中方,不过这正是近年来立陶宛对北京外交政策的缩影。
《日经亚洲》表示,实际上,立陶宛对中方态度的转变,是从一系列的小型外交事件开始的,而且该国并非唯一一个对于北京存有戒心的东欧国家。
一连串的外交龃龉 让立陶宛与北京渐行渐远
2019年夏天,有数百名立陶宛人于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进行声援香港抗议者。这原本是一个民主国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却出现十多名中国公民的反抗议,并引发骚动,最后有2名中国人遭警方拘留,其中最难堪的是,中国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还被目睹于现场,疑似指挥行动。
在几个月之后,有一名中国游客,在立陶宛著名的朝圣地点十字架山上,迳行破坏了写有支持港人字句的十字架。立陶宛外长对此事更措辞严厉的回应。
2020年4月,中国大使更激怒了立陶宛人,他向当地媒体说,COVID-19病毒并不是源自于中国。
2020年9月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显示,有一家中国企业一直在收集立陶宛杰出公民之信息,受害人数已逾500名。
2020年10月,立陶宛举行了议会选举,由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属于中右翼的祖国联盟)主导的执政联盟上台执政,其“反共”立场比过往更加鲜明。此后,该国于外长兰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之领导下,开始展开“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
2021年春天,立陶宛公开退出了中国与中东欧“17+1”机制,且多次呼吁其它国家一同退出,以促进欧盟真正的团结。此后,立陶宛就开始加强和台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赠送COVID-19疫苗,以及互设代表处,来表明与台湾之紧密关系。
中东欧的中国观察者(CHOICE)创始人伊万娜‧卡拉斯科娃(Ivana Karaskova)表示,这个转变的背后,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她说,立陶宛不只想专注于与民主国家之间的合作,且还有经济上的理由。在与非民主政权打交道之时,应将政治与经济问题放在一起考量,因非民主政权更加难预料,与它们做生意之时,容易遭受到波及。
立陶宛的决定 让东欧国家对北京警觉了
据《日经亚洲》指出,立陶宛并非唯一对于中国越来越有戒心之国家,尤其是像“17+1”机制这样的倡议,其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远远低于最初的承诺。
拉脱维亚中国研究学者的贝尔齐纳-切伦科娃(Una Berzina-Cerenkova)称,立陶宛肯定引发了关于目前16+1的讨论。由于立陶宛的决定,他们已经开始反问自己,甚至开始起草方案与分析,“留下”对这些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何好处?
贝尔齐纳-切伦科娃认为,他们虽然可能不会像立陶宛那样明显退出,不过友许多国家可能会选择慢慢地疏远,并与峰会保持距离,或者派出较低级别的特使参加。
北京恶行引发反弹 助台扩大与欧之间联系
《日经亚洲》直指,北京的“战狼外交”让欧盟国家的不满,又加上其对西藏、新疆与香港的迫害,以及间谍行径等,皆让欧洲国家越来越有戒心了。相关的议题于欧洲议会与北约中屡屡出现,这些都为台湾扩大于欧洲联系提供帮助。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亚洲项目主任扬卡‧厄特尔(Janka Oertel)指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台湾一直在增加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因为欧洲对中方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且欧洲与北京在贸易、经济、科技领域方面的新兴冲突,亦变得更加明显。此外,对于许多欧洲国家而言,香港的事态发展,似乎增加了他们对于台湾的关注。
荷兰学者海曼斯(Maaike Okano-Heijmans)也说,一有些国家在与台湾的交往中,也已经从非常制度化的方式,转为多元的发展。尤其是在COVID-19期间,医疗用品与疫苗的交换。
厄特尔强调,对于立陶宛而言,在成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之时,提及台湾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明显地要让北京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