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亲自谋划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降级了(图)
雄安新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8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苗薇综合报导)四年前,雄安新区被冠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名号令万众瞩目,日前“中国雄安新区”有了最新法定身份——“河北雄安新区”,一个约等于河北省辖的地级市,这意味着一度被官方定性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的雄安被降级了。
据官媒报导,7月29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是河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行使国家和河北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条例将在当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7年4月,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历史性工程——雄安新区,被官方大肆宣传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被官方定性为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并有评论称“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自中共宣布雄安新区成立后,雄安新区便以中国的硅谷,未来的科技之城为目标进行城市建设。不过,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未启动大规模建设而引发质疑声不断。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表示不满,称雄安“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
路透社2020年8月31日报导说,在河北雄县本地人张先生的眼中,自从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河北雄安新区后,如今三年已经过去,放眼望去,除了街边到处悬挂的宣传标语,雄县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旅居德国的著名环保生态学专家王维洛博士曾接受外媒采访时,雄安新区的选址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是一个没有常识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雄安新区发展不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陆大道撰文指,雄安新区的选址不符合中国经济要素“自西向东”的宏观流向,难以吸引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要素集聚,雄安新区发展的“母城”北京经济要素和技术创新要素迁到雄安的趋势不明显。且河北省不像多数省市那样具有一两个经济实力很强的特大城市引领全省经济的发展。
自雄安新区设立前后,已经传出不少腐败丑闻,当地人事也频繁变动。
就在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前四天,中共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2017年3月28日曾发布消息称,保定市雄县原县委书记吴亚飞涉嫌“严重违纪”接受审查。《多维网》披露,吴亚飞疑涉及利用新区诞生内幕消息获利。
雄安新区刚刚成立两个月,就更换“一把手”。2017年4月1日北京当局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时,已组建的河北雄安新区筹委会,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任临时党委书记。同年6月2日改由从贵阳市委书记转任河北省委常委的陈刚担任。
2018年5月20日,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吴立芳落马,港媒报导说,吴立芳涉及任职中共保定市副书记时期及近期雄安新区开发问题。
2019年9月2日,年仅51岁,2017年8月即担任雄安集团总经理的刘春成调任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
2019年9月3日,从河北筹建雄安新区时就担任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河北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牛景峰,也转岗出任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常委。
2020年12月,河北省委副书记、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进京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年仅55岁就被调入闲职引发猜测。同时,官方宣布,云南省委常委张国华,跨省履新河北,接棒陈刚成雄安新区新的“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