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疫情压力炸出“症候群”(组图)
疫情“压力锅”炸出“新冠压力症候群”。(图片来源:看中国)
武汉肺炎( COVID-19)疫情从爆发到流传、失控持续至今,有种叫“奇异效应”的心理效应愈发显著,如果长期无法解决,不安情绪会跟着家庭暴力爆炸,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专家所言的、诸多的“新冠压力症候群”。
所谓的“奇异效应(The Singularity Effect)”就是:人们在面对常发生的事情时,心理逐渐变得麻木,失去同理心,逐渐冷漠的态度形成一种无感的效应。
我们看到,前年年底,疫情在武汉爆发,全球惊心,多国捐助。今年初,美国每天有3000人死亡的时候,应该引发更广泛的同情心,并应该改变公众行为以阻止病毒传播,但是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今年6月,台湾进入第三阶段社区传播,疫情更严峻,似乎应该引发更广泛的关心,可改变公众行为,以阻止病毒传播,但是在今时的台湾,也没有。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广泛传播,卖场、市场、放假期间,人潮、车流量也开始变得愈来愈多;尽管专家们一再提出警告,要求大家“不要出门”,还会有这些现象发生,不屑一顾,置若罔闻。
这是为什么呢?俄勒冈州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学教授、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针对这种情况解释道:“当我们面对这样COVID 19的危机时,这种愈冷漠的心态愈明显,专家将其称为‘心理麻木’(Pschy Numbing)。”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保罗·斯洛维奇分析说,是和一种心理效应有关。这种心理效应就是:随着相同问题的增加,人们的感觉会下降。
一开始,当一个人处于危险中,可能会给人很多强烈的感觉,尤其如果这个人是亲人;如果后来又有两个人处于危险中,那就可能不会感到那么的担心,或可能感到只是有点担心。如果接连不断地增加很多人处于这种危险之中,会因为可能分散了担心,也就不会再关注同样的问题了,从而冷漠这种危险(主题),而冷漠有时候也会变成危险扩散或爆炸的一个因素。
一样的道理,随着新冠病毒新增案例、死亡的持续增加,人们的担心和关注就会越来越减少,越来越变淡。
保罗·斯洛维奇表示,“COVID的死亡和案件总数愈多,你个人会失去感觉,你会失去情感,甚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都是耳边风而已。”
这种心理麻木的心理效应就叫“奇异效应”。奇异效应是过分关心第一个人的遭遇,当添加第二个人同样的遭遇,同情心会减弱,增加了更多的人,会逐渐递减人们的提供更多愿意配合或帮助的意愿。
“奇异效应”让全球疫情一再失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保罗·斯洛维奇用美国电影《抢救雷恩大兵》作为具体例子,来说明这种奇异的心理效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一开始发起了巨大的努力来拯救一名叫雷恩的士兵;事实证明,即使你添加了第二个“雷恩大兵”,人们开始有一些理由,可以证明同情心也正在消退中;而增加更多的“雷恩大兵”,也并不会按比例增加了我们愿意提供的帮助,再次证明,随着更多“雷恩大兵”的出现,人们的同情心也会减弱,浓烈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无感,甚至云消雾散。
由武汉肺炎衍生出的这种“奇异效应”,如果长期无法得到解决,接下来就可能会增加家庭暴力。各国专家陆续提出警告,“由于民众因疫期无法外出或工作,将使家庭暴力发生的风险增加”,而家暴数据也真的随着疫情爆发而一直增加,全球皆是如此。
因为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里,Stay home”,认为家是疫情中最安全的避风港,但是大家天天在家,而“家”却不一定是避疫、抗疫的快乐天堂;当心理麻木久了,不安情绪随之家庭暴力爆炸出来,这些在武汉肺炎疫情“压力锅”炸出来的一切症候,专家学者为之命名曰“新冠压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