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直言央行面临重大抉择(图)
中国央行将面临“不可能三角”抉择。(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5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认为中国金融有三股力量在推动变革,中国央行将面临“不可能三角”抉择,或放弃汇率的稳定机制。近来金融高官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引发舆论关注。
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将于6月11日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澳门银行公会、横琴新区智慧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与凤凰网联合承办。
由凤凰网主办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交流座谈会先期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在接受凤凰网财经的专访时表示,中国金融有三股力量在推动变革,一是市场的力量,二是科技的力量,三是国际化。
吴晓求表示,中国金融不可能是封闭的,也不可能是半开放的,未来一定是全开放的,中国是个大国,国际货币体系里面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新生力量。人民币如果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货币之一,中国金融的体系、金融的市场就开放了。
吴晓求指出,在理论上,金融的开放意味着放弃汇率的稳定机制,所谓的“不可能三角”,首先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其次,在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机制里面做选择,这两个里面只能选一个,或者这三个里面只能选两个,必须要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吴晓求2月底在海南博鳌出席活动期间也批评过中国央行的金融政策。
吴晓求表示,金融的数字化或者说数字货币现在非常的热。数字货币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是最重要的,不应把过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数字货币上。
吴晓求批评央行道,“从金融开放的逻辑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些主要内容不应被耽误,现在过多的关注所谓的数字货币会使中国金融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且也没有抓到重点。”
近期中国金融高官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5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对人民币汇率表态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这是在中国副总理刘鹤主持金融委会议之后,金融高官3天2次提到人民币汇率。
刘鹤5月21日主持召开金融委第五十一次会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出现在第五十一次会议的通告中。
不可能三角(三元悖论)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认为,在没有资本流动和资本有限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能够有效影响一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不能有效影响一国经济,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保罗-克鲁格曼用一个三角形清晰展示了“不可能三角”的内在原理。其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
根据“不可能三角”,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之间只能选择以下三种政策组合。
第一,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牺牲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
第二,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保持对外经济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助于调控国内宏观经济。
第三,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果将被引发的资本流动的变化所抵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