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夜空中不断“变脸”的缘由(图)
月球在夜空中不断“变脸”,新研究揭示缘由。(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月球在夜空中不断变换着它的容貌,除了月相不同,从地球看上去的颜色也不相同。人们知道这是月球在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以及地球大气层内的烟雾遮挡造成的。一份新研究发现,原来月球上面尘埃的形状和大小,也影响着月球的颜色。阿波罗11号采集回来的月球尘埃样品在纳米尺度下有不同的形状,它们吸收和散射光线的效果大不相同。
科学家研究月球尘埃 对纳米小颗粒进行测量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能够测量月球上以前无法测量的、微小的月球粉尘,了解到只有纳米尺度下那些微粒的形状和大小。这份研究准确地测量出1969年阿波罗11号采集回来的月球尘埃样品内25个小颗粒的形状。
科学家已经研究尘埃很多年了,但是这份研究第一次对小到直径只有400纳米的小颗粒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不同形状的颗粒吸收和散射光线的效果大不相同。
研究称测量月球纳米尘埃的方法很复杂,先要把它们和其它媒介物质混合一起,像做鸡蛋饼一样先把食材均匀混合,然后把它穿在一根棍子上像烤鸡一样烘烤。这个过程连吸管、裁缝用的大头针都用上了。
NIST研究员加博奇(Ed Garboczi)说:“这个过程很复杂,因为它们随机分布、大小、形状各异,所以你无法单独测量一个小粒子,要一起测量很多粒子,得到统计数据。”
他们把尘埃样品和环氧树脂(Epoxy)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在细小的吸管外面,为了取到一个薄层。再把薄层取下,穿到裁缝用的大头针上,嵌入X射线纳米计算机断层扫瞄(XCT)仪器内成像。这个过程需要数个小时。
研究人员先得到分层的扫瞄数据,利用软件把各层数据叠加成三维图像,再把图像转换成带有空间体素(voxel)坐标的形式,能分辨出每个体素位于粒子内部还是外部。在二维图像中,电脑是用一个个像素(pixel)点拼凑出图像。在立体的图像中,一个个空间小点就称为体素,就像是体积-像素联合起来的新词。
通过对一个个体素的分析,逐渐拼凑出每个粒子的图像,经过电脑计算,终于得到到每个粒子的形状。这些体素又被单独存在另外的文件里送给电脑软件,分析这些颗粒对从可见光到红外线波段光线的散射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形状的月球纳米粒子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线,比如球形和椭圆体粒子,即使大小一样,所吸收的光线差异很大。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发现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月球的颜色和亮度,还有助于改善追踪天气变化的卫星系统。这些系统所使用的卫星相机使用月球作为校准源。后续研究将对更多的小颗粒进行测量,将找到月球纳米尘埃的形状与光线散射之间更明确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