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党媒造假穿帮 袁隆平何时看到了饿殍?(图)

 2021-05-25 16:0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7

中国著名农学家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长沙过世
中国著名农学家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长沙过世,终年91岁。(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1年5月25日讯】中国著名农学家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长沙过世,终年91岁。他过世当天,中共新华网英文版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聚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1岁去世》(China Focus:“Father of hybrid rice"Yuan Longping dies at 91)的文章。

文中有一段话写道:“‘我在1949年之前见过饿殍倒在路上的心碎场景’,袁隆平在回忆一个在中国连吃到足够的东西,都是严重问题的时代时说,‘这是使我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的主要原因。’”

然而,新华网英文版的此说法,与其2007年5月22日,在中文版发表的一篇题为《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科学家》的文章自相矛盾。当时袁隆平说,大跃进期间他在湖南看到了饿殍,才义无反顾地选择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还有多条证据显示,促使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主要原因,正是他的大跃进期间,看见饿殍的经历。

袁隆平的专访:1959至1961年中国饿死几千万人

2009年4月8日,《广州日报》在A19版全文刊载对袁隆平的专访。这篇题为《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的文章,他提及中共建政后1959至1961年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是因虚报“粮食生产问题”导致中国饿死几千万人。

袁隆平在采访中举例说,“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袁隆平2013年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也说:“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湖南叫做‘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6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啊。”

有网民转发了《人民日报》当年报道:“早稻亩产3万6900多斤”的图片说,“袁老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将水稻由亩产3万6900多斤,降低到了一两千斤,并告诉大家,那些年中国饿死了几千万人!”

嫁祸于天 中共“三年大饥荒”饿死人数至少4,500万

1958毛泽东疯狂发起“大跃进”,鼓励全民大炼钢铁,同时放卫星,各地谎称粮食亩产万斤,导致在风调雨顺之下,1959年至1961年连续爆发三年大饥荒。

据中共红旗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一书“大饥荒”章节中说,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

前新华社高级记者、《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杨继绳,关于大饥荒的权威研究表明,从1958年到1962年,中国饿死3,600万人,因饥饿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4,000万人,两者共计7,600万人。

大饥荒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4至5千万之间。中国这数千万人是在3、4年间死亡的,多数地区死人集中发生在半年之内。

荷兰学者冯克(Frank Dikotter)在《毛泽东的大饥荒》中写道,三年大饥荒中饿死的人不少于4,500万。

杨继绳引证权威的气象资料和权威的气象学家的观点,并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三年大饥荒是在气候正常的年景,且没有战争、没有瘟疫。作者还深刻地指出,大饥荒的成因及结果,也间接引发了另一场浩劫----文革。

杨继绳进一步说,历史资料表明,在大饥荒期间,中共以巨额资金和物资援助其他国家。在中国大量民众饿死的同时,中共大量出口粮食,1959年比1957年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创造粮食出口历史最高记录,这个数量够2,450万人吃一年。

1960年,在大批农民饿死之际,当局不仅没有考虑开仓放粮,反而刻意继续增加国家粮食库存,这一年饿死人最多,而国家尚有几百亿斤粮食库存。

但中共一直对它一手制造的这段历史惨剧,以“三年自然灾害”为由,把罪责推给老天爷。长期被中共欺骗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后代们长期以来误以为“三年自然灾害”是导致大饥荒的原因。多位学者们在揭开历史真相的同时,要求追责中共。

責任编辑: 李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