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过去一年坏了多少监控(组图)
【看中国2021年5月12日讯】我就花了十分钟随便一搜。
赣州15岁女孩出事,监控坏了。
邯郸高三男生“请假未果”出事,监控覆盖了。
重庆15岁女孩出事,监控不全(有消息称后来警方成功调取)。
3月7日广州高二男生自家厕所内出事,疑遭校园暴力,监控没了。
去年北京一私立学校17岁女孩出事,监控坏了。
去年9月1日开学当天宁波16岁女孩出事,监控坏了。
……
蹊跷吗?这些都是网上能够搜到的公开信息,只不过都没什么动静。
其实成都的新闻最让人难过的,不是这次学校这么处理了,而是这么干本来就是常规操作,只有这次上新闻了。
这不是个简单的信息公开的事。
校领导的脑子里装着啥
面对应急事态,每个学校都有两个主要指标考量,一个是行政层面上的免责,一个是少赔钱。而这就意味着尽量拉上级部门跟自己站在一边,同时要么哄好家长,要么想方设法限制家长的威胁性。
但考虑到现实的复杂,事情走向的变异往往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说说我多年间知道的几个案例:
1.某大城市精英小学,学生夏令营睡上下铺,一个小孩睡梦中从上铺摔下来,成了植物人。由于不像死亡案件能够一次结清,校方两次大额赔偿,并安排老师轮番脱产上那个外地医院去陪护小孩,持续数年,不知后续如何。
2.某大学生从校园失踪(疑似轻生),学校监控系统老旧,离开校园的过程未被拍到,校方消极处理。学生来自农村,家人交涉无果,孩子奶奶每天举着牌子蹲在校长楼门口要求“还我孙子”,持续一两月。事件未获新闻报道,学校封锁消息,以调解和一定程度的赔偿告终。
3.某住宿中学学生坠楼,学校消极处理,封锁消息并封口学生,但家长调集一帮家族成员和社会人士,抬着尸体进入教室食堂找学校理论,还把校门给围了起来,持续数天。事件未获新闻报道,最终警方出面,家长方面撤出校园周围,如何摆平不得而知。
这三个案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此类事情处理的三个常见路径:
1.学校负起责任,积极主动承担损失;
2.权且等家长小规模上门,磨泡式讨说法,再借机仲裁调解,大事化小;
3.大事化小玩脱了,家长大规模闹事。
其中,道义上最应该、家长获得安慰最多的是肯定是1。
但学校最直接可能采取的路径呢?其实是“2式常规操作”,你咂摸咂摸。
学校赌的是家长的能量没有超过学校能拉来的公权力资源,能拖一波是一波,学校会在其中争取最终解释权。
3为什么最终就范了?人家是大哥大。
反过来,为什么这回的学校打死也要直接送殡仪馆,但不火化?不一定是大家猜的“遭到非人折磨”。
1为什么乖乖就范了?不知道,当时我还太小。
“2式常规操作”拆解
小孩坠楼类事件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安全事故,比如窗边打闹不慎坠落;一种是小孩自己打定主意,没有明确的即时外部刺激;
这几年产生社会事件最多的,则是第三种,小孩很可能是与老师同学起冲突后坠亡。面对这种,家长和公众会自然认为,学校害死孩子。
这种“学校害死孩子”的一般观点,很难说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
学校的“2式常规操作”有很多侧面:
1.轻生的青少年中,八成以上在过往一年内发生过至少一个应激事件,其中学业受挫、情感(自尊)受挫、家庭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排在前列。老师辱骂殴打学生、同学之间霸凌容易成为应激事件。
2.应激因素并非轻生的唯一诱因。由应激而发生意外的青少年,大多已经长期处在压抑乃至心理障碍状态。这种状态很可能同时受家庭与学校影响。
3.从父母视角,“突然发生”轻生是可能且常见的(前几天我还刚刚遇到一个案例)。很多父母只从肉体上关爱孩子,精神上的疏于沟通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但
4.极少存在事先完全无任何痕迹的轻生。施耐德曼认为可以对轻生者进行“心理尸检”,即便父母老师没关注,从孩子的社交媒体、日记本、与同学互动等细节,也有心理学技术路径能倒推出生前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确认是不是轻生、有哪些可能的诱因。
不幸的是
5.国内缺乏可信任的第三方做这个事情。学校、教育局、地方宣传部门往往出于稳定和怕担责任考虑互相遮掩,不受家长和公众信任。
只有公安有完整的权限,能够调取证人、回收遗物和社交媒体数据进行调查。这个过程不会很快,如果教育局(包括什么联合调查组,鬼知道你联合了谁?)在公安之前把话抢了,打的主意很可能是要给后者施压。不过公安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排除刑事案件,也并非绝对独立。
心理学专业人士在干嘛呢?基本上嘛都没干,因为插不上手。
国家规定每个中小学校都要配备心理老师,大学每个班要配备心理委员,但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出现。
5.5当地媒体迫于形势一般不会发声,仅有少数几家的愿意且有能力调查这类事情的媒体,你们觉得它们是境外势力。
6.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并不是谣言所说的那样“全球第一”,实际上平均低于十万分之二,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这个率一般是发达国家总体更高,可能与更好的统计口径有关,也可能跟社会文化因素有关,但不能把锅都丢给中式家长或中国教育。
7.学校如果让其他学生和家长发声,很多学生实际上会支持学校,尤其是当出事者对正常学习生活构成干扰,乃至产生其他连带受害者。
学生能讲出什么来其实是不可控的,从离谱八卦(诸如大哥大那个事件,学生间传闻从殉情到患绝症)到更冷血的言论(如死就死了别影响别人心情)都曾有过先例。保证大家讲的都是真正的事实需要高超的媒体采访术。
但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舆论控制容易适得其反,越是压制,大家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最后直接炸到网上的事也是存在的,比如说这次。
8.不同学校的应急处理能力差异巨大。少数学校能做到立即成立工作组,对外充分发布消息并安抚家长和学生。
很多学校(学院)会出现流程和责权不清的情况,不知道该谁来负责处理,事情发生之后校长(院长)主任现开会现讨论,首先讨论如何搞定上级,讨论一两个小时才报警报案的甚至也有。
学校内部上下级之间也可能分工不清晰。一个我经历的案例是,某大学生半夜疑似轻生失踪之后,院书记和辅导员一上午都在给各路领导打电话解释情况——但至少报案及时。
另外,凡我所知道的、发生在学校里的坠楼类事件,不给监控的概率应该远大于给。就算百分百是直接的轻生,过程就是扑通跳下去,监控也很可能没有。
为什么不给监控?学校脑子里主要有三个想法:
一是监控里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比如这次有爆料说当事人得罪了某些二代如何如何,或许有其他老师学生;
二是害怕家长拿手机录下来,发到视频网站上,给到媒体,或者其他方法拿来说事;
三是关键证据丢失,说不定就不予立案了。
知情的过程越不顺畅,家长的怀疑也就越重,越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不过,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足够的资源和运气,让他们遭遇的事件突破新闻屏障。
滥用心理学
我的经验里,在“2式常规操作”中,学校有时候还会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托词:(滥用)心理学上的某些提法。
自杀存在“维特效应”,也即模仿效应。媒体对名人自杀的耸动渲染、对自杀细节的过度报道、坊间对事件的讨论八卦和猜测容易助长自杀情绪的蔓延。
我自己遇到过好几回有人用模仿效应说事的。有几次是学校里发生了事件,辅导员或者学工官员拿这个来推阻记者、洗脑学生,还有在网上发布危机干预文章,后台总有些人会说这些事根本就不该讨论。
模仿效应有时会被拿来当作压制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但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与已经打算自杀的人讨论死亡,谈论怎么预防自杀,或者在媒体上探讨与自杀相关的科学事实,都不会促动自杀。媒体报道如何减轻生活压力、如何自救和获得救援的相关信息,还能够减少危机的发生。
相反,越是管制信息、不予开诚布公讨论,坊间(尤其是孩子的同学之间)私下里的探讨和八卦猜测就越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越不利。
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应急家校沟通指南存在类似这种表述:教师应该只应该告诉家长自杀事件的非细节事实;不透露自杀方法。
如果国内谁传播、谁遵循这样的外宾做法,那就不是蠢,而是坏了。
原因当然是人类学的:由于文化差异,大多数中国家长不相信孩子会主动自杀,事情发生会首先默认是他杀或责任事故。
同时,国内这个公信力缺失环境下,家长很难相信学校、教育局或公安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调查结果,必须眼见为实才能走出内心的黑暗猜想,否则真会在怀疑中绝望到死。
因此如果家长提出想调取监控,不应当以任何理由拒绝——哪怕是这种堂而皇之的“心理学”也不行。
下回再遇到拿学术名词搪塞人的此等败类,请直接踹回去,谢谢。
常规性的无耻
大部分的“轻生爆料”都未可尽信。此次事件后网上出现了一段匿名爆料,指出某化学老师为自己子女抢夺留学名额而把人泼硫酸推下楼。
即便这个提法有事实依据,也需要进一步解释:
留学应该是直接申请外国大学的,为何需要名额?
即便抢夺成功了,疫情期间能去吗?
主任的孩子真想去,直接内定就是,何必杀人?
硫酸不放实验室,放办公室?
普通高考能社会报名,即便被学校开除没人接收也能考,而且现在应届应该已经报完了(一般为上一年度11月),学校为何如此哄骗学生?
……
一种恶意揣测是学校故意放了这么个烟雾弹。不过校领导也不必然玩粉圈,内心的标准往往是多说多错,能少说则少说,不容易拿自己学校的老师这么耍。
另外学校一般想不到雇佣公关公司。校内、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都有宣传部,谢谢。
但贵校遭受这种谣言攻击,难道不是活该么?
剩下那些“2式常规操作”的学校——比如说上面那些挨了截图的,只不过是运气好,逃掉了舆论的审视而已。
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应急机制,你们却对家长看人下菜碟,他怂你壮他壮你怂,当“弹簧精”多长时间了?
你们滥用心理学,乱打官腔搪塞人多长时间了?把家长拒之门外多少次?你们肆无忌惮让监控坏了多少次?
公安还没出声你们就跳出来说调查清楚了,半天之后又说还在深入调查,你们老脸上死皮有多少层?
你们成批量、成建制地这么胡来多长时间了?
你们把这种胡来变成常规操作多长时间了?
不把你们丫的连根拔出来晒晒,还真觉得自己已经形成成熟的应对模式,能拿去开会交流经验发论文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