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断亲共财团垄断 黄色经济圈如何发展(图)
图为2019年香港沙田石门一间“黄店”门外挂着“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的抗争旗帜。(图片来源:Wpcpey/wikipeida/CC-BY 3.0)
【看中国2021年5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近日,香港商人周小龙的新开张数日的商店遭到警方搜查。周小龙本身支持反送中运动,因此市民发起“爆买”行动,连续两日商铺门口都大排人龙,足见香港“黄色经济圈”的威力。不过有人反思,认为市民不能以“志在参与”的态度支持“黄色经济圈”,若令“黄圈”可以壮大发展,消费者须对黄店有要求,而商家方面亦须不断地发展和寻求突破。
黄色在香港政治光谱中代表民主派,蓝色则代表亲共的建制派。 反送中运动期间,香港衍生出黄色经济圈文化,即支持民主的香港人(统称黄丝)光顾持有同样政治理念的商铺、食肆(统称黄店),同时杯葛支持中共及港府人士(统称蓝丝)旗下的商铺、食肆(统称蓝店),和中共资本在港开设的商家机构(统称红店)。以民间互助的形式互相支持,达致某种程度上的本地经济自主,在供应链上打破对大陆产品的依赖,及打断亲共财团的垄断,缩减其在香港的盈利等,甚至可以左右其政治立场。
其实,黄色经济圈的概念并非抗争者原创。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共就在香港建立红色经济圈,左派分子倡议支持者们去国货公司买国货,读左派报章,读左派学校等等。国货公司如裕华、华丰、中侨、中艺、中联、中都等等,在全盛时店铺多达300余间,遍布港九新界。如今已经相继走向结业之路,只有约15间还在经营。
黄色经济圈在香港发展已有近2年的时间,黄丝阵营内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期望。有人认为“志在参与”,不求结果;亦有人期望黄店可以予同路人优惠,货品要价廉物美等等。有港人表示光顾黄店,纯粹为求“同声同气”,对于产品质素的要求不高。但亦有声音认为,这样会令黄店产生依赖心理,以为只要够“黄”,顾客就会源源不绝,最终将和不思改善的国货公司一样,落得结业的下场。
网评员白兵在节目中分析黄色经济圈的问题和出路,他表示黄店要学会在“壮大资本”、“优待员工”和“价廉物美”中做出取舍。
他认为,若老板可以赚钱,产品又价廉物美,那么难免要待薄员工;若厚待员工,那么必然要提高商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若厚待员工,又兼顾价廉物美,那老板肯定没钱赚,商店关门,经济圈都玩完。
若要经济圈继续发展,他认为,首要是壮大资本,其次是优待员工。公司成功的三大因素是资本、员工和管理。因此在价廉物美和优待员工之间,后者更为重要,为公司创造财富的员工才是公司的根本。
白兵认为,消费者要对黄店有要求,亦要做出牺牲,不可以付50港币,吃了一餐就当表态支持民主了。他说,港人要有要求,还要看到效果,要以保留并壮大香港本地产业和文化为目标。若消费者不重视产品质素,不重视本土文化,最终只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他引述郑立在《穷人经济学》中的说法指:经济差,大家承受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想自己不受伤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专心保证的是最大化对敌人的伤害,从此重创甚至瓦解其经济实力,削弱它们压迫我们的本钱;只有他们的经济实力受到破坏,能动用的人员就会减少,组织也会因为分赃不均而内讧,利穷则散,打击敌人就是要打击他们的财政。
香港人要将损失减至最小,同时最大化敌人的损失,白兵认为就是要拥有香港制造的产业,原材料来自香港,制作也来自香港;即使不能保证原料来自香港,亦要减少牵涉自敌人的比重,增加香港制造的成份,另外黄店不再局限以食肆为主,要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家俬也可以本地制造,此外香港还有本地制作的手工啤酒。
目前,虽然香港制作的规模不大,而且售价比较高,但他认为只要品质够好,消费者就不介意做出小小牺牲,购买本地产品,长期坚持下去将来才可以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优点,否则即使香港有民主自由,但整个经济产业中都充斥着大陆资金,一样会被人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