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是美中价值观冲突的核心(图)
法国世界报:经济问题是美中'价值观'冲突的核心


贸易的份量也是北京和华盛顿在战略对立中都无法忽视的因素。(图片来源:hit1912/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4月15日讯】(法广RFI)法国《世界报》社论作者阿兰-弗拉雄在他的专栏中,回顾了西方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进行讨论时的困难,指出,对中国这个商业大国的依赖是多重性的。在国际舞台上捍卫人权可能要付出经济代价。这么说有点粗俗又直言不讳,有人会说是玩世不恭的现实,但却很少有人讨论。谁敢和营业额对着干,谴责酷刑?维护就业,还是维护陷入水深火热的少数民族?

争取自由民主所依据的、被其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原则,是不应该为这些问题烦恼的。然而,这些问题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是中美冲突的核心。它们甚至给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为全球领导权之争提供了原创性。

拜登的美国又开始谈人权了,算促进民主,要谴责对政治自由的攻击。这是在恢复美国外交中“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件好事。

这种价值观外交的回归是值得欢迎的,但前提是必须承认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付诸实践,尤其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在这种情况下,和西方阵营反对苏联的冷战时期相比,并不能说明什么。那是一场对立双方没有经济关系的冲突--这种情况下,对立更容易。

侵略性扩张

当年苏俄与美国之间,每年的贸易交易额度约为20亿美元。如今,中美之间,每天的都有20亿美元。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即使在关税战时期,贸易的份量也是北京和华盛顿在战略对立中都无法忽视的因素。

面对北京在亚洲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美国依靠的是其传统盟友。但这些盟友,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澳大利亚,也都以中国为主要的经济伙伴。这种情势下,好战份子的热情有所缓和。

北京现在正在以保护维吾尔人的名义,来回应华盛顿和欧盟实施的经济制裁。中共正在组织抵制在中国有400家门店的瑞典大型成衣公司H&M。理由是:H&M将放弃使用新疆产棉花,因为怀疑它可能与强迫劳动有关。这没有任何新东西。和美国一样,中国从来就是毫不犹豫地利用经济武器达到政治目的。

中国市场的广阔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施压工具,价值观外交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力量的平衡不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要以市场份额和涉及的工作岗位的数量来计算。一个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与其在中国经济中的一体化程度成反比。整个西方经济都受到影响。

相互依赖

《回声报》3月31日刊登的文章中,Sabine Delanglade指出了这一演变:到2025年,甚至2022年,全球每两件奢侈品的买家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Delanglade说,法国奢侈品的未来--以及它在法国所代表的工作岗位--是有保障的。除非巴黎和北京之间有政治冲突。

有着生态意识的优雅小资,开着特斯拉,肯定会谴责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但事情是这样的:埃隆-马斯克在上海的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特斯拉生产中心,这个工厂的融资是由其杰出的发明家和中国的银行协商的成果。

原则上说是中国华为在5G设置装备安装的竞争对手,可瑞典爱立信公司却力挺对手,北欧公司恳请:不能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将华为排除在西方市场之外。究其原因,据《华尔街日报》的报导,中国政府威胁要针对爱立信,而爱立信在中国有一家大型工厂。

在主角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制裁武器的极限凸显。西方的在华企业陷入困境。如果遵守宣称坚持的原则:如不再使用新疆棉花,那么就会面临北京的报复。但《金融时报》的乔治-马库斯说,如果优先考虑中国市场,对新疆问题保持沉默,就会"损害公司企业在本国的形象"。

这并非是片面之词。毕竟欧洲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贸易目的地,所以也让他们有话可说。美国也是如此,它进口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且不说,双方建立的制造链极为复杂,以及在半导体这一重要领域,中国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极端依赖。

只是说说往往比想像中的影响更大。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负面。难以理顺,在一个被新保守主义学派在这或那对它歪曲的时代来说,价值观外交并不失是个唐吉柯德的风车之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艾娃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