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尼专栏】中国画传统题材之“岁寒三友”(组图)
南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了“岁寒三友”,在冬季傲骨迎风,挺霜而立。
岁寒,是指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论语・子罕》上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里的“凋”就是凋零。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它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可比喻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磨难,不至于改变修道的初心。
《池上竹下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词之一。其中“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这两句是说,水性淡薄,它是我的好朋友,翠竹虚心,它是我的好老师。是时,诗人杭州刺史任满,返归洛阳,过上淡泊宁静的生活。这两句诗即反映了这种心情,蕴藉深沉,耐人寻味。此诗表达出诗人欲跳出官场的沉浮,求得自身的安宁。同时也写出了竹子的虚心品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意思是,如果梅花刚发芽代表万物更新,开花了代表事事顺利,结子了代表祥和有益,成熟了代表坚贞不屈。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南宋时画家马远(1160-1225)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画面上高峰突兀,乔松婆娑,寒梅竞放,翠竹摇曳,观之有入瑶林仙境之感。马远的《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暗喻文人气节,颂扬洁身自好的品德。
南宋末年,文人画家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亦所作《岁寒三友》。此画亦工亦写,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和浓墨所圈钩的花瓣。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由于经历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心,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
“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并更加世俗化。位于日本东京都的天皇皇宫的正殿有三间厅堂,分别称“松之殿”、“竹之殿”和“梅之殿”。其中,松之殿级别最高,是日本皇室进行正规仪式的场所。另外,在日本的寿司店中,往往也以“松竹梅”表示寿司拼盘的档次规格,而日本的定食也会以“松竹梅”表示规格;通常来说,规格最高为松,次之为竹,最末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