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低温”能让人烫伤?(图)
不烫却伤人的“低温烫伤”,4种属高危群。(图片来源:Adobestock)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烫伤都是由高温所引起的。但其实低温也会造成严重的烫伤,尤其4种人最容易遇到“低温烫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低温烫伤”是一种特殊却常见的烫伤类型,它是身体由于长时间接触比皮肤温度高的物体而导致的慢性烫伤。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皮肤接触45℃的低热物体长达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烫伤。
因为接触的温度不高,所以这种特殊的烫伤很容易被忽视。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很多人由于怕冷,会习惯在被子里塞一些取暖小物,例如:热水袋、暖暖包,甚至是直接使用电热毯。
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一旦使用不当,直接接触人们皮肤的时间过长的话,就会造成低温烫伤。甚至于一般人常使用的手机等电子设备,由于使用期间容易发热,若皮肤长时间接触的话,也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虽然低温烫伤早期看上去,大多只是红肿、水泡、发白等轻微症状,但实际上可能早已损伤至皮下、肌肉等较深层的组织。而严重程度主要还是决定在接触热源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皮肤的受损程度就会越严重。
●四大高危险族群
低温烫伤的高危险群一般为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酒醉等4种族群,这是因为他们的感觉反应较迟钝,所以常成为受害者。
以老年人来说,由于四肢血液循环不好,所以四肢也会比较常使用取暖工具。若老年人伴有糖尿病、中风等症状,那么受到低温烫伤后,受伤的部位更难愈合,从而形成慢性溃疡,还会因此留下疤痕,更严重的甚至还需要植皮治疗。
所以天气较凉想取暖时,若要用热水袋等保温工具,务必要在热水袋外面再裹上一层毛巾,这样可以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而且等老人和小孩睡着后,也要记得帮忙把热水袋挪开。
当然,年轻人也会遇到低温烫伤,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操作电子设备时。所以若发现电子设备温度异常,就要马上停止使用,把充电器的插头赶快拔掉,以避免无意中带来的低温烫伤。
●三大错误偏方
不管温度高低,有些人一发现皮肤被烫伤,就会使用错误的治疗方式,但这种做法只会雪上加霜。以下就介绍3种常见的错误偏方:
1、伤口涂抹牙膏、酱油
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错误方式之一,涂抹牙膏不但毫无益处,反而会增加恢复的难度;而涂抹酱油则会加重烫伤部位脱水、损伤。另外酱油的颜色还会改变受伤部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2、烫伤后抹红药水或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有2%红汞和98%的酒精或水,一般用作杀菌剂,所以含重金属汞;紫药水则会在烫伤表面结一层痂,导致烫伤情况被掩盖。同时跟酱油一样,药水的颜色也会影响烫伤部位的判断。
3、用冰块冰敷
有些人发现烫伤时,会以流动的水来冲洗降温,这是可以的。但直接冰敷就绝对不行,这是因为烫伤后的皮肤组织,因为少了表皮的保护,会变得更加脆弱,容易遭到冻伤。
总之遇到低温烫伤时,务必要迅速远离热源,并以冷水冲洗的方式迅速降温,然后观察烫伤部位。若出现水泡,或者颜色明显变深、皮肤发白等情况,就要赶快到医院进一步处理,避免皮肤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