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办公室头目彭波是我老同事(图)

网上传来消息,彭波被中纪委调查。还是610办公室的组长。有照片,我一看,虽然上次见他,他还是满头黑发,现在看两鬓斑白,但就是那个彭波,我的老同事!

我是1985年进入中国青年报的,那时候,彭波在国际部工作。那时候,中国青年报还很少整人,至少没有整我们这些年轻人,以前的老人儿挨整,我不知道。所以我们那时候文娱活动集体活动很多,报社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大家比较亲热。

对彭波印象很深,突出一点就是他个子太矮了,不足1.60米,在女人当中都是矮个子。那年春节报社的联欢会,他们部门演了一个小品,他好像是演女人,很像,他只要戴个头巾,就是女人了,个子就是女人的,别人比不了!大家看了他们的节目都大笑。估计也是觉得彭波演女人很像。

1993年他就调走了,去了中国青年杂志社。我那时候老学英语,老搞中译英翻译。从美国的《读者文摘》上,或者是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上面,它上面有个专版叫热点,主要转载外国英文报纸的报道。彭波是《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总编辑助理,还跟我约过稿子,我给他之后,很快就发表了。他们那时候也希望杂志的文风亲民,不都是团中央机关刊物的教训人文章。

1994年团中央为了参加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运动会,举行了团中央田径运动会。我们在运动会上再次见面。我在少年体校田径队训练过,也在专业的自行车队集训过,所以实力出众,夺得了100和400米第二名,200米第一名,并且创造了团中央中年组的纪录。还参加了4×100米接力比赛,最后一棒,第3名。得了很多奖品。彭波作为他们单位的领导,也参加了,看见我成绩出众,还跑过来表示祝贺。他个子太小了,这种比赛是无法得到名次的。他也说自己“重在参与”。之后,27年没有见面了,人生真是白驹过隙啊!

因为见不到了,也因为1999年中国青年报搞“全员解聘全员竞聘”,就把我整成待岗职工了,就跟民工一个待遇了,就不再是党中央直属机关干部的待遇了。所以我和任何新老同事都不是一个阶级了,调出去的人也就很少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有分析说他是刘云山的人,这个有点靠谱。因为我们报社的副总编辑,也是主管我们检查组,主管我的副总编辑叫杜涌涛,是内蒙古人,2012年前后调到了国务院新成立的中国政府网,他的职务是国务院第一秘书局局长。他此前还负责《冰点》特刊,这个特刊的主打版面是特稿版,编辑也是这个特刊的部门负责人,叫徐百柯,正处级,本来报社已经将他提拔为编委,就是当副局级干部使用,才30多岁。很牛逼。很有前途。但是杜涌涛叫他跟自己走,徐百柯也走了。去了很快就可以是副局级。国务院的机关,待遇级别都很优厚。

杜涌涛也是我在湖光中街2号院的邻居,他在2号楼买了房,都是大二居和大三居,他如果是大三居,那就是150多平方米。开放式厨房,很漂亮,很豪华。但是国务院是配发公寓的,这套房子他就不再住了。他父亲过去是刘云山的上级,照顾过刘云山。那时刘云山20多岁,没发际的时候。刘云山旧情难忘啊。也是老关系更可靠。他当中宣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七个最有权力的人之一,需要很多铁杆来掌控局面。彭波与这种关系可能也很接近,所以就被刘云山重用了。

如果他因为与刘云山的关系被调查,那以后再被调查的就可能是杜涌涛和徐百柯了。

我小时候,对毛泽东的8个字印象太深,后来终生不忘,一直实践,这8个字都是1米大小,写在小学门口的墙上。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遭遇却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下”。中国有个成语叫弹冠相庆。就是形容官场上靠私人关系互相提携。所以毛泽东应该说:好好勾结,天天向上。但是他不会那样说,那就骗不了人了。都是中青报大门里的人,彭波杜涌涛和我的处境就是天壤之别,原因就是他们能互相勾结,我不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郭军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